范文一:
行政复议阅卷申请书
申请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无业),(住所地),(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 (行政机关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姓名及职务),(住所地)。
复议请求:
请求依法查阅、复制申请人 (申请人姓名) 诉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名称) (具体行政行为) 一案的行政复议案卷材料。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于 (年) (月) (日) 因不服被申请人作出的 (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例如:《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 向 (复议机关名称) 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现为充分了解案情,准备补充证据/陈述意见/进行质证/进行辩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具体描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特申请查阅、复制与本案相关的全部案卷材料。
申请查阅、复制的材料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 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相关材料;
- 被申请人提交的答复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 复议机关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
- 与本案相关的其他文书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听证笔录、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
- 申请人提交的全部复议申请材料及补充材料(如需复制存档);
- (其他需要查阅、复制的特定材料,如有,请详细列明)。
申请方式:
请求复议机关安排时间,允许申请人/委托代理人 (如有委托代理人,写明代理人姓名、代理权限) 到复议机关办公场所现场查阅、复制上述案卷材料。如条件允许,请提供电子版案卷材料。
此致
(复议机关名称)
申请人:(签名并捺印)
(年) (月) (日)
范文二:
行政复议阅卷申请书
申请人: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住址)。
(如有委托代理人,需另起一行写明:委托代理人:(姓名),(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名称),(律师执业证号/法律服务工作者证号),(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行政机关全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地址)。
申请事项:
请求准予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查阅、复制申请人 (申请人姓名) 与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名称) 之间关于 (简要描述行政争议事项,例如:不服XX处罚决定) 行政复议案件的全部案卷材料。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不服被申请人于 (年) (月) (日) 作出的 (具体行政行为,例如:[文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已于 (年) (月) (日) 依法向贵机关提起行政复议。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案情,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赋予的权利,有效进行行政复议,特提出本次阅卷申请。
具体要求:
- 请求查阅、复制的案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 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依据及相关文件;
- 被申请人提交的行政复议答复书、证据材料清单及全部证据材料;
- 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调取的全部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询问笔录、调查笔录、现场勘验笔录、鉴定意见、专家意见等);
- 与本案相关的其他所有文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文书、会议记录、往来函件等)。
- 阅卷方式:请求贵机关安排专门时间、场所,允许申请人/委托代理人进行现场查阅、复制。如有电子卷宗,请提供电子版材料。
- 复制方式:(请选择一项或多项)
- 自行复印;
- 委托复议机关复印(并承担相应费用);
- 提供光盘刻录/U盘拷贝(如为电子卷宗)。
- 特别说明:(如有特殊情况或要求,请在此处说明,例如:因身体原因无法到场,请求邮寄复印件等)。
此致
(行政复议机关名称)
申请人:(签名并捺印)
(如有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在此签名)
(年) (月) (日)
范文三:
行政复议阅卷申请书
申请人: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住址), (联系电话)。
(委托代理人:(如有)姓名, 律师事务所名称及律师执业证号/法律服务工作者证号及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被申请人: (行政机关名称),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 (机关地址)。
申请事项:
请求贵机关批准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查阅、复制申请人 (申请人姓名) 诉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名称) (简述具体行政行为,例如:XX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 行政复议一案的全部案卷材料。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因不服被申请人作出的 (具体行政行为,例如:《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文号]),于 (年) (月) (日) 向贵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贵机关已依法受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申请人有权查阅、复制与本案相关的案卷材料。 为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全面了解案情,更好地行使复议权利,特申请查阅、复制本案全部卷宗材料。
具体内容:
申请查阅、复制的材料范围:
- 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事实证据、法律依据和相关文件;
- 被申请人提交的行政复议答复意见书、证据目录及其所依据的全部证据材料;
- 贵机关在复议过程中依法调取、收集的全部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
- 与本案有关的其他全部文件资料,例如:听证笔录、合议笔录、审批文件、会议纪要等;
- 申请人提交的行政复议申请书及所有补充材料(如有需要)。
阅卷方式:请求贵机关安排专人负责,提供专门场所,允许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在指定时间内进行现场查阅、摘抄和复制。如贵机关已实现案卷电子化,恳请提供电子卷宗的查阅和复制(拷贝)服务。
复制方式:(请选择一项)
- 由申请人/委托代理人自行复印;
- 请求贵机关提供复印服务(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特别提示:(如有,例如:申请人年迈体弱,行动不便,请求提供上门阅卷服务或邮寄复印材料等。)
此致
(行政复议机关名称)
申请人: (签名并捺印)
(如有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签名)
(年) (月) (日)
以上三个范文在结构和内容上有所侧重,申请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范文,并进行修改和补充。 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 准确填写信息:所有个人信息、被申请人信息、复议机关信息务必准确无误。
- 明确复议请求:清晰表达申请阅卷的请求,以及阅卷的具体范围。
- 详述事实与理由:说明提出阅卷申请的原因,以及阅卷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 选择合适的阅卷方式和复制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和复议机关的规定,选择最便捷、高效的方式。
- 如有委托代理人,务必填写代理人信息并明确代理权限。
- 签名并捺印:申请书必须由申请人本人签名并捺印,委托代理人也需签名。
- 日期:务必填写提交申请书的日期。
- “具体行政行为”的描述要准确完整: 包括文号、名称、作出时间等。
- 根据《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最新规定进行调整:法律法规可能会修订,请务必参考最新的法律文本。
- 特殊情况说明: 如有行动不便、时间紧急等特殊情况,应在申请书中明确说明,并提出合理请求。
- 证据清单: 如果申请人已经提交了证据,并且希望复印存档,应该在申请书中列出已提交的证据清单。
- 注意礼貌用语: 保持申请书的正式性和礼貌性。
- 递交方式: 可以亲自递交,也可以邮寄递交(建议使用挂号信或EMS等可追踪的方式)。
- 留存副本: 提交申请书前,务必自行复印留存一份,以备后续查阅。
- 了解复议机关的具体规定: 有些复议机关可能有自己的阅卷申请表格或具体要求,应事先了解并遵守。
- 联系方式: 确保留下的联系方式有效、畅通,以便复议机关能够及时联系到你。
- 附件: 如果有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例如委托书、身份证明复印件等),应在申请书中注明,并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 复议机关的决定: 复议机关收到申请后,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是否准予阅卷的决定,申请人应耐心等待并配合。
- 如果是涉及重大、复杂或者敏感的案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 不同的行政复议案件类型可能有其特殊性,本范文仅为通用模板,申请人需根据个案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案件,在阅卷申请中可能需要特别强调对特定政府信息的查阅需求。
- “与本案相关的其他文书材料”这一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申请人可以根据具体案情和需要,在此处列明其他希望查阅的特定文件。例如,如果案件涉及多个当事人,可以要求查阅其他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如果案件涉及专业技术问题,可以要求查阅相关的专家论证报告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要求必须与本案直接相关,不能超出合理范围。
- “申请方式”中,关于“提供电子版案卷材料”的请求,需要视复议机关的实际情况而定。并非所有复议机关都已实现案卷电子化,即使实现了电子化,也可能因各种原因(例如系统兼容性、保密要求等)无法提供电子版。因此,这只是一项建议性的请求,而非强制性要求。
- 在“复制方式”中选择“委托复议机关复印”时,需要注意费用的问题。一般来说,复印费用由申请人承担,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复议机关而异,申请人应事先了解清楚。
- “特别说明”部分是为申请人提供的一个表达特殊情况或需求的渠道。例如,如果申请人身在外地,不方便到复议机关现场阅卷,可以请求邮寄复印件;如果申请人经济困难,可以尝试申请减免复印费用等。但这些请求是否能够得到批准,取决于复议机关的裁量。
- 即使复议机关准予了阅卷申请,也可能对阅卷的时间、地点、方式、范围等作出一定的限制。申请人应当遵守复议机关的安排,不得擅自超出允许的范围。
- 在阅卷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泄露、传播或不正当使用从案卷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 如果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新的证据或线索,应当及时向复议机关报告或提交。
- 阅卷完毕后,应当将案卷材料完整归还复议机关,不得私自留存或带走。
- 对于复议机关作出的不予阅卷或限制阅卷的决定,如果认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但是,在实践中,除非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明显的程序违法,这类争议通常很难通过复议或诉讼得到纠正。
- 请知悉本范文只作参考使用,不能代替专业的法律咨询。
本内容由MSchen收集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hxzm.com/7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