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历程读后感是指读完《科学的历程》这本书后产生的感想和体会。这本书通过对科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里程碑事件,从而引发读者对科学的思考和感悟。读后感通常包括对书中内容的评价、个人观点、启发和收获等方面的表达。以下是有关于科学的历程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1
科学史是二十世纪兴起的一门历史。
很多人觉得科学史可有可无,毕竟这和人们的生活毫无关系,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有科学史,这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大失误,因为人类发展的历程简单来说就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程。
了解科学史就要了解科学与历史。
科学这个名词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许多人觉得科学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的身影,从衣服到食物再到人们的出行等都充满了科学的身影,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有几大误区: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分科治学,甚至将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
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而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与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
从这来看,科学是一种梦想,或是一种信仰!
历史是真实存在的,那些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是通过血的教训得出的,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这是因为人们能以史为鉴,博古论今。
科学史就是科学的历程,但科学史不是科学与历史的简单组合,不仅仅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桥梁,它能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在科学已经无孔不入的渗透了人类生活的今天,我们不再对身边的科学表现出惊奇,人们对科学已经无动于衷,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回顾科学的历程,因为读史使人明智,阅读科学的历史将科学时代的我们变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
科学史中充满了各类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对人们有很多启发,以人们耳熟能详的几个科学界传奇故事为例,牛顿在苹果树下睡觉被苹果砸到,从而使牛顿陷入沉思,最终奠定了牛顿在力学界的巨人地位,这告诉我们要敢于想象,留心生活中的事物。
“以太”的错误提出与“以太漂移实验”的失败告诉我们要敢于质疑权威,但实验务必要精确。
炸药发明者诺贝尔在遗嘱中将巨额财产建立了世界性奖励基金,用来奖励对人类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诺贝尔希望炸药带来的财富能补偿人类,这不仅启发了后人,更让人们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在,了解科学成了一项迫切任务,因为科学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人们对它的了解又太少,仅有的了解常常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如果人们能通过科学史全面的了解科学,那么科学一定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2
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每当我看到书里讲做小实验的漫画时,都忍不住跟着做实验。有一次我根据漫画做了一个科学作品,步骤也很简单。首先,把一根吸管折出一个直角,在那直角上横着剪一下,不要剪断哦!只要剪出一个小口就OK了!在一个纸杯上倒一些水,但是不要超过小口,最好还是在小口的下面,然后将吸管的一头放进去,对着吸管的另一头向玻璃吹,嗯!还真有了雾呢!后来,我查询了有关网站,才知道原理是这样的:空气从小口迅速流出,小口附近的压强小,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大,液体就沿小口下边的吸管升上来,从吸管的上口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才被喷成雾状的,而这个科学作品的名字就叫做—喷雾器。里面还讲了一些有毒的植物,还带有一些图片。我出门时,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我家门前的植物,哦,好险没有毒,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生活中,我经常与同学谈话。我们互相交换有关科学的内容和知识,自从看了《我们爱科学》之后,就有更多有关科学的话题想与同学分享。课间的时候,我拿出《我们爱科学》看看,就不觉得无聊了!
《我们爱科学》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还丰富了我的生活,陶冶了我的情操,使我也更加快乐!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3
我很喜欢《我们爱科学》这本杂志,这本杂志内容丰富,知识多,学得快,记得牢。让人有兴趣读下去,甚至还会情不自禁自已动手去做。
有一次,看了书上说的原理,由于好奇心驱使,我就按书中所说的尝试了一下。
书上说:蜂蜜、色拉油、水能像积木一样一层层叠加起来,他们只所以能这样,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密度。在它们三者之间,蜂蜜的密度最大,其次是水,色拉油的`密度最小,所以蜂蜜在最下面,水在中间,色拉油在最上面。我们眼前会出现这样的几幅画面:1、蜂蜜从罐子里倒进一个透明杯中。2水从水罐里倒入杯中。3、水叠在蜂蜜上,如同积木一样。4、食用油又再次倒进杯中。5、这时,蜂蜜在最下面,水在中间,色拉油在最上面,跟书上说的一模一样!
我也准备了些材料,开始做起实验来。首先,我按书上说的,把蜂蜜倒进杯中,又往杯里倒了点水。弯腰一看,才发现杯子被喜羊羊遮住了,看不见。我一拍脑袋,唉,真粗心,要透明杯才能看见!
接着,我重新找了个透明杯子,按书上要求的再做一遍,嘿,真和搭积木一模一样!我高兴地又跑又跳。
在紧张的实验之后,一个个小故事,使我放松了下来,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爱科学》喜欢。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4
在二十一世纪里,科学将会成为人类的生命。你不懂科学就无法在这社会里生存。我们要时刻发掘科学的种子,精心培育,随着时间的慢移,它就会结出我们想要的果实!
因此我们要爱科学,学科学,把科学展示出来。怎样才能做到呢?在我读过的课外书中有一位科学家–爱迪生就是我们最好的例子。
他出生在美国一个城市的.商人家庭里。他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着大人的衣角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究竟。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一个铁路局找到一份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保证晚上充足的睡眠时间,好让白天有清晰的头脑去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世界上首台电报机的雏形。
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他爱科学,善于动脑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不禁让我想起自己有时做事做到一半就想放弃的态度,更要向他学习。
同学们我们要爱科学,挖掘其中的奥秘,勇于实践,才能得到科学的幸福。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5
《科学的历程》是一部讲述科学史的著作,作者是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教授。这本书是由作者在北大和清华开设科学史课的课堂讲义汇编而来,全书共分为十卷46章,72万字。作者在书中按照时间脉络,从宇宙起源开始讲起,重点介绍了作为现代科学精神发源地的古希腊文化和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发展进程,还原了科学的前世今生。
我最初了解到这本书还是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荐书,将这本书作为7本构筑知识地基的必读书之一。虽然早早的就把读这本书作为参加读书汇活动的目标书目,但是看到70多万字的大部头,还是有些发怵,直到最近读后感要交稿了,才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细细的通读完。看完之后,有了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虽然书里的好多内容在初高中的教材里都有,但当时只是作为孤立的知识点来学习,并没有前后连贯起来,而《科学的历程》把原来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的科学事件全都串联了起来,科学发展的脉络在脑中就变得清晰起来。下面仅就两个我印象深刻问题谈谈感受。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在书的开篇,作者用了三卷介绍欧洲文艺复兴以前的科学发展历史,其中的整整一卷介绍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并将其作为近代科学大发展的思想根源而推崇备至。古希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科学成就在各古代文明中确实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书中讲到,“在人类历史上,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因素。许多古老的民族,要么只有神话或宗教式的自然观,要么缺乏一个独立的自然界概念。自然界要么被认为是混乱、神秘、变化无常的,要么被认为与人事密切相关。而希腊人,首先把自然当作独立于人的东西整体的看待;其次,他们把自然界看成一个有内在规律的、其规律可以为人所把握的对象;再次,他们发展出了复杂精致的数学工具,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在这三个方面,希腊人都开了科学精神之先河。”
希腊文明虽然光彩夺目,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的,希腊人注重说明和理解自然,却没有用来改造和征服自然,希腊文化成为了有闲阶层的智力游戏,并没有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希腊被罗马征服后,希腊文明随之被抛弃,欧洲陷入了长达一千多年的黑暗中世纪。与之相对照的.,中华文明虽然也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科学体系,为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瓷器和丝绸也独步全球。但其过于强调实用性,需要现实的需求引领才能向前发展,而没有形成一套可以自我演进的理论体系。而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既继承了古希腊的科学思想,又吸收了中国的实用技术,走上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良性循环之路,中华文明在近代科学发展上就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科学精神。本书的后面7卷都在介绍16世纪以来的科学成就,各种科学突破令人目不暇接,科学的大发展中,资本主义对生产效率的追求确实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根本原因我认为还是继承自希腊文化的科学精神。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正是秉持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才使得科学技术能够在短短的几百年里突飞猛进,并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所谓求真,是科学家们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形而上学》第一卷中总结了希腊学术的重要特征,其中一个就是希腊人发展科学和哲学,不是为了功利和实用的目的,而只是因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感到困惑和惊奇,为了解除困惑不得不求知。所谓求实,则是科学家们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迷信权威,科学精神并不认为现有理论就是绝对真理,而只是当前针对现实世界的最佳解释,一旦有新的证据出现,现有理论也可能被推翻。燃素说、以太说,曾经都是获得学界认可的理论,但是新的氧化理论,量子理论出现后,由于其更符合实际,原有理论马上就被学界抛弃了。科学精神是人类能够不断逼近真理的根本保证。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6
《科学的历程》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熔于一炉,系统疏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其间渗透了编史观念和科学观念的全新理解。指出“科学”一词的一般含义是“人类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协调过程中产生的理性知识”,指出中国历史上存在一种与“近代自然科学”不同的“科学”,它们在自然观、方法论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还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亦有两种传统,一是数理实验科学传统,一是历史博物科学传统,这两种传统是西方文化中“空间性思维”与“时间性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体现。
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他民族的某种共性,而这种共性造就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科学体系和文化体系。
古希腊,古雅典的“为科学而科学”的思想决定了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势必会极重视思维、逻辑、科学和真理的因素,少了主观感情和形而上学的思想。
我国古代的思想和科学都是将人放在首位,其思想讲究的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关注宇宙和自然环境和逻辑思维的.要少得多。在我国关于自然科学的理论比较少,这与古罗马的思维有些相似。讲伦理的多,谈科学的少。
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对推动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了解科学的发展,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很重要,应该多学习这方面的的知识。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7
我第一次把这本书捧在手心上唯一的感觉是这本书好沉重。但听完田教授对这本书的介绍,一种不由自主的敬仰萦绕在心中。
《科学的历程》,这本书既凸显了理性思维,又不令人文关怀,在完美的阐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时代的主题的同时,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道主义的色彩,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科学史佳作。在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科学和技术始终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推动了人类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发展,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之盛衰落。乔治萨顿说过,科学的历史虽然只是人类历史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本质的一部分,是唯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进步的那一部分。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了科学,所以人类才有可能获得今天的一切。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范型,是从希腊开始的,两千多年前希腊人所创造的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
从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希腊人出现了才智卓越的哲学家,他们是许多学科的鼻祖,著名的有自天然哲学家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纳克西来尼,赫拉克利特等,有人文哲学家罗泰哥拉,苏格拉底等,有体系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有天文学家西怕可思、托勒密等、有数学家欧几里德刁潘都等,有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有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盖伦,有生物学家特奥菲啦死特,有地理学家西塔斯和埃拉脱色尼。这些天才人物许多不仅在一个领域工作,而且在许多领域均有建树。像亚里士多德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发表了卓越的见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拜课全书式学者。
科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传播着,蔓延着散发着文明的光辉。即便是在欧洲自然科学处于沙漠状态的时期,也有阿拉伯人由建立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阿拉伯帝国脱衣而出。他们继承了希腊人的科学遗产,在公元8世纪把西方科学带进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遗憾的是阿拉伯科学的辉煌时期也只延续到了12世纪。然而,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续上升到了17世纪。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后,对近代科学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对近代世界科学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19世纪经常被誉为科学的世纪。这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都推到了又一个高峰,位人类开创近代文明史做出了不替代的贡献。而20世纪则把近代科学推到了一个转折点,科学技术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核威胁,环境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以及文化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不断的出现,使人们重新认识自然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带来的一切成果,更是开始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概念作为了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五千年的历程,五千年的辉煌与辛酸,不可否认,自然科学的进步的确给世界带来了很多的改变,也给人类的进步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在发展自然科学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试想,如果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以危及人类的生存根基未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还会有意义吗?
科学的历程读后感8
这个疑问并不存在在这本书里:它讲述的是与“技术”相关的那部分的“科学”史;属于科学史,同时也是一部技术源流史。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讨论: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需要读什么——科学史?技术史?还是科学哲学史?
科学史不仅是人类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产生的观念史,更应该是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进化史。借今年增订本《科学的历程》出版之机,重读此书,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在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史这两个维度的努力。该书以“从自然史到文明史”开篇,至“科学史与人类未来”结尾,这种演进的视角贯穿始终。在我看来,作为一位哲学家写的科技史,《科学的历程》在对科学精神的把握是该书所有优点中最值得称道的,确实将科学发展中的哲学思想源流梳理得异常清晰。甚至不仅是一部科技史,也是一本科学哲学思想史。
本书以时间为序,各卷首以提纲的.形式概括了相关时期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其中又以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代表学者为主要书写对象,勾稽出一个个划时代的发现与学说。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突破一个个“错误的权威”,人类是如何在古老的疑惑中迎来一个个清晰的答案。宗教思想与世俗权威一度扮演着不小的阻力,保守与偏执的思想即使在科学家群体、甚至创造了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巨人心中亦深刻存在。我们亦可发现,早期的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地位”判若星辰,注重思辨与提倡实验这两项宝贵精神并非同时出现,直到近代,科学与技术才作为合力相互发展、促进,并深刻改变人们的认识空间与生活面貌。科学的生成机制、学术环境的营造更牵扯出了不同时期地区与国家间地域、语言、政治、经济等各方方面发展的样貌。
不过就这部书的装帧和行文看,算是一部节奏很快、能够开阔视野的科学技术史入门,其定位并非特别深入,可能只是要让大家知道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然后特别有兴趣的可以去读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比如吴教授的高足张卜天翻译的一些书,所以我觉得作为休闲阅读而言,也的确不必过于苛责这本书的一些弱点和不足,所谓开卷有益,但凡认真阅读,我相信一点不会对这本书感到失望。
本内容由cx002收集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hxzm.com/6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