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大全(5篇)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这个词的含义是:

这本书《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完后,我的内心充满了共鸣。作者对于社会学视野下的多元文化的洞察与独到见解,无疑拓展了我对人类行为与群体互动的理解,引发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新思考。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新视角,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给我的感受,它不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多元和复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帮助。以下是有关于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2024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大全(5篇)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1

初读《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本社会学的名著,“不明白,混乱,沉闷,”充斥着我的脑海,慢慢开始品读一回,我又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读完以后,我感叹作者的内容翔实,思路清晰,临界深度。虽然我对于这些例证的研究相当不足,不过其中的关键、哲学的见解让我觉得十分有趣,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的多样性。我很佩服作者用延伸的思维观察到了人类主体的多样性,不同学科,不同重点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现。

由于我的职业也涉及到教育,所以对于治学我也很敏感。米尔斯的总结简易而独特,他列举了的七种方式刺激社会学想像力的方法堪称经典,也同时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当然对于文章我也有很多我不明白的地方。例如,在第一章中,作者凭什么就断定我们的时代是焦虑和冷漠的?我认为这只是一个人偶尔的心情?作者也没有给出一个基础描述,这样的写作容易引发读者尖锐的批评,我觉得这是一点作者不够高明的地方。

不过,细微的瑕疵在所难免,我们不能够单纯因为一点瑕疵全盘否定《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意义。《社会学的想象力》之中还是有很大内容,我们还需要慢慢揣摩,我希望更多的读者欣赏这部作品。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2

论《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方法论思想蕴涵

在一书中,米尔斯在深入批判宏大理论与抽象经验主义两种研究风格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新的方法论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即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的基本理论预设、关注重大时代主题的研究价值关怀、从个人困扰上升到公众论题的问题提取方法、问题中心论的基本研究原则、历史与比较的基本研究视角和适度大理论的`理论发展取向.这六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内在一致的.由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异质性的基本理论预设逻辑地决定了把历史与比较作为社会学的基本研究视角和把适度大理论作为理论的发展取向;由这一基本理论预设和关注重大时代主题的研究价值关怀共同决定了必须把个人困扰上升到公众论题和把问题中心论作为研究必须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

作者:魏永峰WEIYong-feng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44刊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JIANG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年,卷(期):42(1)分类号:C91-03关键词:社会学的想象力方法论米尔斯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3

基础的涉猎

我一直不赞成上来就说要培养“社会学想象力”,让学生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因为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任何一种视角的培养也必须建立在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一张口说话、一动笔写文字别人就可以看出他是社会学出身,就好比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戴着什么颜色的“有色眼镜”来看世界的,那这时候再说“社会学的想象力”也不迟。

作为一个刚入校的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尽快摸着社会学的边,对社会学略有一点感觉,首先不是要看什么书,而是要对“人、社会及其关系”、“为什么人以社会的形式存在,而其它动物在自然中的存在形式不是社会”、“社会是何以可能的”等问题有点思考。这种思考可以不必很深刻、更不一定很系统(当然能够深刻、系统更好),但通过这点初步的思考,激发起学生自身寻求答案的兴致、兴趣。

人群中的另一个你

接下来,找一本国内的《社会学概论》教材,像高教出版社吴铎老师的《社会学》等,都可以。(在此并不建议先用郑杭生老师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因为郑老师的书主要是从社会运行这个角度来对社会构成基本内容进行阐述的,或者说是从动态、纵向上对社会构成的基本阐述。这种阐述对于略有一点点基础的学生或教科书的编写者、研究者来说是相对新颖、独到的,但个人认为并不适合高考压力下刚解放出来从未接触过社会学书籍的学生。当然读了其他教科书之后,郑老师的教材也是后面的必读之书。)这本教材越浅显、越易懂越好。

先从社会化这部分着手读起,然后依次社会互动、家庭、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区、社会文化;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变迁及现代化;社会问题与控制、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等。也就是从微观向宏观、从静态向动态(后面去读社会学的发展史时讲到孔德的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时也就较容易理解、再读郑杭生老师的教材也就能接受并且可以看出该教材与其它教材的不一样)、从社会常态向社会异态一步步阅读,因为这比较符合常人的思维逻辑习惯。

读完这样一本或几本教材,无论纵向还是横向上,对社会的基本构成内容都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同时对前面思考的问题也会形成一点点自己的看法。就算没有找到答案,但我想最基本的东西应该已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或深或浅的轮廓。此时会激发更多的关于社会的思考,如:由自身想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责任”,甚至会联想到中外古人的一些对待社会的态度、如何立世等,像中国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时,可以读一下一些国外的社会学教材。如: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学》。

社会学发展史的学习

下一步,就要阅读一点社会学发展史方面的书。上来千万不要先读什么亚历山大的《社会学二十讲》这样的书,就读杨善华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郑杭生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等。这些书是中国的研究学者写的,而非翻译的,好处就是语言易懂、不致于使初学者产生烦躁、畏难情绪。通过这些阅读,一方面对中外社会学的发展脉络有个大概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中国社会学大师们及其主思想也基本掌握。读了这些之后,就可以看一下前面提到的《社会学二十讲》等这类国外作者对西方社会学发展脉络的梳理,以便于了解在不同国度的学者眼里对社会学发展的理解的不同及对各个大师们思想的解读和地位的不同。

人类的进化

在阅读发展史的同时,建议可以看一下《希腊神话》、《罗马神话》,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这些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传说和美好构想。因为这些书比较简单易懂,而且能进一步促使同学们从社会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当然有的同学说:为什么非要看外国的呢?我看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桃花源记不行吗?我的回答是:行,但外国的一定也要读。

方法的阅读

第三步是方法,当然这一步可以和社会学史的阅读同时进行。关于方法,无论你的方法课老师怎么讲、用什么教本,你都要先看一下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注意不是《社会调查研究》,而是《社会研究方法》。读了,你就会知道这两者的差别)。如果有的同学数学、统计学的功底特别好,那恭喜,学会SAS、SPSS、EPINFO、STATISTICA等软件应用,以后的研究走实证路线,你杠杠的。

经典阅读

好了,到现在,你就开始研读大师们的经典吧。如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等(下面会有书目的列举,在此,就不一一说了)。看看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侧重点在哪里,他们的理论为什么能够自圆其说,是怎么样自圆其说的,可以用来分析、解读哪些社会现象或问题,再进一步看其理论是否有缺憾,如果有,是什么,是否能够用其他人的理论进行弥补。

经典之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读了若干本书之后,许多同学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没有那么好了,先前明确的社会学的逻辑体系和内容甚至都有点模糊了,而且社会学和非社会学的边界似乎也没有那么明晰,似乎看任何一本书都是社会学的书了,那么,再次恭喜你,你的“社会学想象力”初步具备。

现在,你基本就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任何一本书、以社会学的眼光分析任何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社会学想象力啦。而且,你可以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大师的著作进行研读,以前你认为的晦涩的、莫名其妙的著作,现在你都可以尝试,并且最好对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甚至,你可以想象一下和你将来的研究生导师探讨你的这些想法和看法时的惬意及争论时的焦虑吧。更甚至,你可以跟他谈一谈你准备研究的方向是什么。比如,你是不是觉得布迪厄的区隔对文化、教育的理解有点狭隘,而你又恰恰对这个很感兴趣、同时对当今的文化、教育又有点自己的想法。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4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去年在“金陵读书会”被伏龙安利的。伏龙是社会学专业的,介绍这本书时说是社会学的入门之作。他讲的过程中,透彻的针砭时弊尤其是对“科层制”的批判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阅读这本书。

但书买回来却屯了半年,最近才拿出来读。虽说是社会学的入门之作,但这本大作却和其他的人文学科的学术论著一样读起来非常吃力,作为对人文学术研究零基础的小白读者读了两遍,才渐渐理出一些头绪。

首先介绍下,作者赖特米尔斯,他被称为美国当代著名的批判社会学家,著有《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权力精英》和本书《社会学想象力》,而《社会学想象力》被视为他的集学术之成的大作,在社会学家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社会学想象力的概述

第二部分是对美国社会学界的批判

第三部分是谈论如何发展社会学想象力

第四部分是论述如何将社会学作为一种学术职业

在作者看来,现代社会变化太快,每一刻都迅速成为历史,而作为个人则经常感受到滑入陷阱的感觉,我们来不及拥抱和理解,就已经被时代所弃。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种心智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能看清世界,以及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清晰全貌,这种能力被作者定义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它要求从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历史和个人与社会全方位去认识个人所处的环境,不断的转换视角,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经历对价值的重新评估,从而获得一种心智能力。

每个人都会有个人的困扰,当环境与我们的内心产生冲突时,困扰变产生了,但是,个人的困扰却是私人的,只是自己所珍视的价值受到了威胁。但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所有人都有一样的个人困扰,这就成了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个人的困扰的解决有赖于对社会公共论题的讨论和解决,社会学所关注的正是公共论题的讨论与解决。

而经常遇到的情况下,公众对很多公共论题很漠然,因为公众感受不到威胁,另外一方面,很多时候公众感受到不安,却不知道来源于什么威胁,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所珍视的价值是什么。社会学的另外的任务就是搞清让公众漠然和不安的论题。

社会学如此的重要,从创立之后却发展出了不好的趋势:

一,倾向于一种宏观的理论,概念的组合和分解,过于抽象化和概念化,而缺乏对真正问题的踏实的感受。宏大理论试图系统性解释所有问题,但最后脱离了具体的,经验性的问题。

二,倾向于某种方法论和抽象的经验主义,局限于方法和技术手段将导致技术专家的产生,从而扼杀了创造性和富有活力的思想。

三,倾向于各种各样的`适用性,社会学与意识形态和科层制结合,从而失去了社会学的中立和自主性。

四,社会学服从于科层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院派系,社会学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环境。

针对这些趋势,米尔斯提出对社会学发展重要的几个方面:

一,重视科学的方法,避免僵化的程序

二,关注人类的多样性

三,对历史的正确运用

四,注重理性和自由

五,对政治责任的关注

最后一章,米尔斯论述了作为一个将社会学作为自己学术职业的学者,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包括议题选择,档案建立和如何写作。

这本书对于研究社会学并以社会学为职业的学者而言,的确是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经常翻阅的书。米尔斯的批判给真正的社会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5

社会学的想象力简单地说就是三力,历史的感受力、人类学的感受力、批判的感受力。

1.历史的感受力,就是从历史的角度把握当下,感受现实和历史的交融。温铁军从工业文明史展开自己的研究,沈志华对中苏关系颇有研究,应星等人从中国近代史梳理现实的脉络,周雪光老师的研究则是把古帝国的逻辑与当下相贯通。

2.人类学的感受力,不仅要感受自己,更要感受身边,还要感受世界的多样性。感受自我的社会学著作非布迪厄《自我分析纲要》莫属,几页读完,潸然泪下。而项飚的硕士论文《跨越边界的社区》则是怀着一颗愤慨的心对周遭世界的领悟,项飚的博士论文《全球猎身》则是将视野放在了全世界,完成了一次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批判。

3.批判的感受力,关注的是未来的可能性,是希望世界变好的初心,而批判要以分析为基础。

此处,我便引用两段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现状》:

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在任何地方,都是社会战争…这个社会战争中的武器是资本。这个战争中的一切不利条件都落在穷人这一方面了。穷人是没有人关心的;他一旦被投入这个陷入的漩涡,就只好尽自己的能力往外挣扎。

如果他侥幸找到工作,就是说,如果资产阶级发了慈悲,愿意利用他来发财,那末等待着他的是勉强够维持灵魂不离开躯体的工资;如果他找不到工作,那末他只有去做贼(如果不怕警察的话),或者饿死,而警察所关心的只是他悄悄地死去,不要打扰了资产阶级。(-^_^-)

我再补充一个中国的本土研究,极其能体现“三力”的研究。郭Yuhua老师《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

大概讲的就是:一个老人把儿子告上法庭,因为儿子不养老。农村老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等于把自己的资本交换到了孩子手里。一方面,农村老人所处的时代又要把农村剩余交给国家,农村老人是一无所有的。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又使得一些乡土的规则失效,这就是他们苦难的根源。

郭老师用深情细腻地话语总结如下;

“XY村老人们的故事还没有完,他们的生命历程重合于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交割,溶入社会与文化变迁带来的震惊、困惑、苦涩与辛酸。因而他们的遭遇就不仅仅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感叹,也触发了有关行动与意义、国家与社会、结构与变迁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的思考。”

本内容由st002收集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hxzm.com/62872.html

(0)
st002st002

相关推荐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20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名言,表达了她对光明的渴望和想象。读后感就是读完某篇文章或某本书后,读者所产生的感想、启发或者思考。对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句话,可能的读后感包…

    2023-12-15
    030
  • 花木兰读后感怎么写 花木兰读后感(4篇)

    “花木兰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读完《花木兰》这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想或体会。以下是有关于花木兰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花木兰读后感1 我在语文课本上学了《替父从军》这篇课…

    2023-12-27
    050
  •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6篇)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对于阅读林汉达所著的《中国历史故事集》后所产生的感想和体悟。以下是有关于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林汉达中…

    2024-01-17
    050
  • 《会飞的教室》的读后感范文合集(15篇)

    “会飞的教室”在读后感中通常指的是学生和教师们创造的一个想象的世界,通过戏剧排练“飞”到了空中,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它超越了现实世界,成为了一个自由的、充满想象力的…

    2024-01-09
    000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对阅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这本书后的感受和心得的总结。读后感通常是对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思考和评价,以及从中学到的一些经验和…

    2024-01-19
    010
  • 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范文2024(15篇)

    “以奋斗者为本”是一个企业或组织中一种重要的理念,强调以努力工作、拼搏进取的员工为最重要的资源。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思想收获或认识理解等。因…

    2024-01-20
    000
  • 草船借箭读后感 诸葛亮《草船借箭》阅读心得(19篇)

    草船借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巧妙地利用雾气,从曹军营中借取了箭支,完成了任务。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草船借箭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

    读后感 2023-12-01
    0200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范文大全(10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她作为盲聋哑人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积极面对生活,最终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书中展现了海伦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

    2023-12-26
    04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