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9篇)

读后感是对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感想。你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后,内心产生的感悟和思考可以记录下来,从而形成读后感。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某个观点的共鸣,也可以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和评价。读后感需要真实反映你的思想和感受,而不是简单地复述书中的内容。以下是有关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9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1

这本书是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的体验、感悟,为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专为教师们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0年前,我读过这本书,去年又从新读了一下,感觉就是近年来为了素质教育才写的,根本不像是上个世纪写的书,在他的书中处处透着智慧、思考,处处透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建议。

最近细读了第49条建议—《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给我的感触很深,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析到:我们每天都说要学生掌握知识,可是知识这个概念的含义很广泛,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果要学生去背诵知识是很困难的,通过研究学生,我们就会知道,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我被他的分析深深地吸引着,我迫不及待的往下看,接着苏霍姆林斯基批评到,某些教师没有注意到有些学生的学习工具已经折断,还不顾一切的把一批批新材料不断地对到学生的机床上,要求他:快点加工,别偷懒,使劲干!我看到这里就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确实也犯有这样的错误,常常对学生个体的实际缺少分析,总是认为学生在偷懒。怎么办?我接着往下寻找答案。苏霍姆林斯基形象的说,什么是工具?这种工具装有5把“刀”—即5种技能:读、写、算、观察、表达。许多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和进行无效学习,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运用这5把“刀”的应有能力。最好教育家用很多实例分析了这个工具的重要性,使我深深的认识到这5种技能是缺一不可的,小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教会学生使用这个装有“5把刀”的工具,就拿我教的数学来说,“阅读”一样是重要的,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不能自觉的领会教材,他就无法解答数学中的应用题,因为他无法流利的、理解的把题目读出来,“观察”在数学中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最需要观察能力的,没有观察能力就无从学会这些知识。

可见,在小学阶段,不管是那个科目,都要重视读、写、算、观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小学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装有“5把刀”的这个工具,这个工具用好了,其他的问题才迎刃而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2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中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到么这种人生绝不会像那位女教师一样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句歌词:因为爱,所以爱。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3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推荐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因此,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虽然,我们达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们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奋。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一年级的刚从幼儿园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中过渡到一年级,难免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尤其是拼音教学枯燥乏味,知识点碎而且冗杂。作为教师就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他们慢慢适应慢慢习惯。教育方法在这时就显得尤其重要。说到这个问题,就又回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这就应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吧。我觉得要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就应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一年级的教学更就应如此,只有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会为孩子的求学之旅铺一条大道。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4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作为一部教育的经典著作,在本书中提到了一百条有益于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思路,开阔教师视野的建议。每一条都针对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方面,或是用具体鲜活的事例论述,亦或用深入浅出的理论来分析。读罢全书,让我受益匪浅,也感触颇多。结合当今我国的国情,以及所处的时代,书中有些看法可能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合时宜,但这丝毫不能掩盖本书的光芒。作为一名以后要从事教师工作的师范生,我读完此书,心中也有很多关于做好教学工作的设想,关于教师责任的深思,也静静的在心中勾勒了理想的工作状态,给自己提了几点小小的要求。

一、关于教学

书中用数条建议从不同角度来讲怎么上好课,做好教学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条建议中就提到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的现有程度提出与他们相对应的要求,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使其智力进一步发展。这一条很值得教师们思考,我们是否太注重所有孩子们的同步发展了?

其二,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七条提到,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知识是目的很好理解,我们教学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但不要忽视,知识更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应用于实际的工具。如今三维的教学目标中,就有过程与方法这一重要目标,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怎么去让学生获取知识,简单的灌输,教教材,肯定是不可取的。要把教材当做教学资源之一,用教材来教,同时要注意拓展其他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每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要把生活当做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其三,教学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在老师的心目中,自己是怎样的孩子。在第十三条建议中,作者也提出了评价应当是有分量的,应该从多方面给予考量,不仅仅依据卷面成绩简单的打一个分数,更应该结合平时表现,给学生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评语。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要学会保护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不要使内在的学习动机消失。

二、关于阅读

在书中,作者多次提到阅读,提到读书。一方面,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教师要通过阅读适应时代和世界的变化,把日新月异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资源中去。在第八十七条提到,教师若要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要有透彻的理解,还要在讲课是深入到学生的理智和心灵。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便从此而来。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要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读书。在第十八条和九十八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也讲到让学生多读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供其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游泳,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这也有助于清楚理解课堂中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阅读教学外的扩展知识,在头脑中产生对未知的兴趣,这样对新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只有通过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是进行深入的钻研。在书籍中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让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三、关于思考

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占统治地位。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六十二条建议中提出:“学生来到学校学习,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若想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教师应当运用智慧为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心里有无穷的强大的求知欲,教师点燃起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教师只有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考指挥学生,用思考使学生折服,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让学生来日走出校门时成为一位受到教育的人,就要让学生善于思考。面对社会万象,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才能用自己的机智解决问题。

在如今的教学实际中,我们是否太急于求成了呢?急于脱口而出的答案,急于不假思索的回答,急于比谁更快,重速度而不重内涵。多多动用脑袋,学思结合,思考是人类精神世界开出的最美的花朵。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深知内心所想,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学生只有活在思考的世界中,才不会每天在课桌后面无所事事,不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教师只有开展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思维活动,才能为在课堂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

四、关于教师

书中也有几条是致教师的,这几点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也告诉自己要这样做,要做一个好教师。

第一,在第三十四条建议写的是给新手教师的几点建议,“在年级尚轻的时候,应当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时而悔恨”。现如今,还没有工作,我内心里对这份职业有满腔的热情,渴望大展身手。我希望我能一直保有这份激情,不至于在一年年的工作中逐渐熄灭那份火焰。作者也建议我们每月买三种书,一是关于所教学科的,要不断补充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二是关于学习榜样的励志书籍,这类书可以用来在学习上教育学生,在生活上指导学生,在道德上引领学生,三是心理学的书籍,我们要深刻的了解学生们的心灵,用心理学的知识辅助教学。

第二,是关于教学反思的,也就是要写教学后记,教学日记。它可以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在日记中,我们可以回想课上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可以作为以后课上的素材或改进之处。把所观察和记录下来的情况加以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教学反思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习得高超的教育技巧。

第三,是教师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在七十五条讲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要时刻记得,我们面对的孩子是是极易受到伤害的,心灵又是极其脆弱的。我们要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我们要与学生建立友谊,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信念和情操去鼓舞儿童。在第八十六条“致未来的教师”中也讲到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焰教给我们,做教师的人。我们教师也要在心里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的给予他们,那样才会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思想,也值得我们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反思。我也有了前进的方向,理论知识不可丢,要有理论指导实践,要不断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要结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与进行教学工作。这本书中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品味。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5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深受启发:我的学生有喜欢做的事吗?我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吗?恐怕答案不会令人满意。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仅成人感到浮躁,这种气氛也间接影响到孩子,常常不止一次听到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太贪玩,而又玩不出什么名堂来!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固,但我们老师有责任给予适当的引导,毕竟孩子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苏氏在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一是阅读。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二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然后由这门学科引申开去,去参加与此学科有关的各种活动,思考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确立起自己的爱好。

我所教的是体育学科,我拿什么吸引他们呢?

每次备课我都会想:孩子们喜欢干什么?我应该设计怎样的体育游戏?我的体育游戏能培养孩子什么能力?我的目的,就是要让我的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确实,包含技能体育游戏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时候做完一个游戏,我还会让同学想一想用同样的材料,我们还能玩其他的.游戏吗?那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兴趣很大,想出来的花样千奇百怪。

很庆幸,我的教学方法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100条建议》的建议不谋而合,更增加我让学生在玩中成长的做法的信心。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6

书中谈到刚开始,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意志力获取的知识越多,于是对逻辑的认识也就越多,越深,从而他的记忆也就越是牢固。一旦脑海中已经拥有了这样的知识体系,那么新的知识加进来就变的容易许多。如何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呢?首先要考虑的是任务的复杂和困难程度,再针对于此进行细致又耐心的训练。停留在事物表面现象的训练是毫无意义的。这种训练需要儿童考验发现事物之间关系的惊喜。也就是记忆本身要跟它的情感需求联系到一起,他们再背诵的时候,还要有喜悦的收获,那么记忆对他们来说就会容易很多。否则,干巴巴的死记硬背是毫无意义的。

作者在长期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对儿童记忆力的培养也是在早期的效果会更好,为什么有的孩子在低幼的学习情况没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更多的学习问题的最重要原因可能就是记忆力的问题。因为小学之后的学习,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少。那么在小学时段如果进行过专门的思维和记忆力的训练,那么到了中学,个人的学习优势就会很明显。

记忆在女儿三岁左右的时候,曾经带她去过一个早教机构,是专门训练孩子记忆力的,他们利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故事和场景的链接,让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内容之间产生一些关联。老师的手中拿着几个卡片,然后通过出示卡片的顺序来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反复三次之后,然后就让孩子复述老师手中的卡片内容和顺序。只见这个三岁的孩子,很快就通过回忆故事链接到卡片中的内容,最后能够基本把老师手中的卡片内容复述出来。看到这样发生在眼前的场景,不由的惊叹:原来我们人类的大脑记忆力是如此之强大的。

其次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反复在情景中出现的词汇,一旦理解了就能够跟当时的故事情节链接,再忘记就更难了。在现在二年级的语文课后题中已经涉及到思维训练,根据给出的课文提示词语复述故事内容或根据词语讲故事。

记忆力是孩子非常宝贵的财富,是特别需要小心呵护的,这里面主要就是讲解了关于死记硬背的害处。在儿童还处于低幼的时候,适当的采用一些方法来让他们背诵内容,也许还是可以操作的。幼童对这些文本的理解可能本身就有些困难,同时他们幼稚的思维也可以直接去背诵现成的。只不过随着儿童的年龄和思维的发展,他们就能再用这种方法教育了,首先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就不能再那样的直接,不触发思考的背诵,最终就是把孩子的大脑放置在很僵化的地方,长此以往我们的儿童就会变得过于书生气质,而不会变通。“书呆子”就是形容这样一类人。知识简单的背诵并不能内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大脑记忆的不稳定性,如果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话,今后忘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对于没有精确要求的课外阅读书籍,是不会有背诵的要求的。反而会在读过之后留下很多东西在潜意识里面,一旦脑海中留下更多这些记忆,再面对需要我们记忆的教材,就会容易许多。这时候已经不是死记硬背了,它已经建立了一个知识库,再加入新的内容去理解,会轻松很多。不需要背诵的无意识的内容,与我们有意识需要记忆的内容,这中间的比例是需要作为老师自己把握和拿捏的,我们对于点燃孩子的激情,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去翻阅老师推荐的书目,主动的愿意再去读几遍,这是最具有煽动性的。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够更长久,也更容易深入到内心的深入。观察中也确实发现,成人与孩子的记忆力差距很巨大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是无法通过单纯的死记硬背来解决记忆的目的,因为那样几乎就是无效的浪费。而女儿在幼儿园年龄段的时候,就可以毫无障碍的在听读数遍百之后就顺利的背诵三字经了。如何巧妙的利用好他们年少时这一段最好的时光,让他们多记忆一些美好的内容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7

今天我继续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仔细学习了其中的四、五、六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到这位教育大师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教育影响力。这主要源自他热爱阅读、用心发现、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也因此成就了他是这样一个知识渊博、想法超群、教法独特、手段新颖的世界著名教育家。

下面我还是从三方面谈谈今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把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这就像盖一座楼房,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不管怎么消除工程中的毛病也无济于事,因为楼房始终处于由根基不牢而随时倒塌的威胁之下。

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学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教师不管教哪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必须了解其他年级的本学科教学大纲,注意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衔接、贯通。还需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知晓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等学科的教材,再了解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明白要使学生以后能顺利地学习,那么在自己任教的年级学生应当知道些什么。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基本读写能力。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2500个字会写,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如果学生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教师充分利用2500字的词汇表,按日分配,每天只占学生几分钟熟记、思考,把好学生基本读写关。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个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他教物理学科教了6年,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推荐学生阅读有趣、有吸引力的书籍。在教电流定则时,他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特别高涨,有许多不懂的东西。学生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不得不说,这位大教育家知识素养极高、教材研究十分透彻,如果自己不热爱学习,潜心钻研,何来渊博的知识,又怎么能给学生推荐那么丰富、有趣的书籍呢?

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应该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认同的。有些学生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普通学生多出几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是司空见惯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他建议给每一个“学困生”挑选一些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书籍和文章,让这些学生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教过名叫费佳的学生5年,这是一个对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一窍不通的学生。他首先亲自给这孩子精心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而是要求动脑筋思考。后来他还给费佳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约有100本书和小册子,可供这孩子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后来又给费佳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200本)。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让我震撼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学困生补过课。平时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忙于补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在我才明白我们补课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是治标不治本。而真正应该让学困生阅读和思考。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越多,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教师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通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今后我一定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文化、业务素养,做一个教育有心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8

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竭力反对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让他们死抠书本。认为书上的学会了,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其实不然。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可取,因为今天会默,明天就忘,就是记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为一种“死”知识。更严重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沦落为后进生。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由此看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这些孩子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他还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可是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同学他们整天都在忙于补作业,忙于订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由此循环下去,阅读对他们来说就越来越困难,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如何保证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们老师当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认为阅读是课外的份,可以适当对作业慢的同学少一些抄写背诵的作业,让他们抽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教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特殊职业,教师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即使补丁,也能锈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问收获。教育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因教育而幸福。我们既要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值。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9

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做了直截了当的解释:那是因为在学校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不正与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观点不谋而合吗?这不禁使我想到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当出现学生成绩考得不好时,常常埋怨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认为考得不好的一切愿因都出现在学生身上。我们平时在抱怨、发牢骚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吗?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掉队的现象呢?这条教育原则我们也常挂嘴边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档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有能力发挥出来的话,那么所有学生就能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就能够不停地进步。

“用一生准备一节课。”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时,谈到一位历史老师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节课,这让我们深感惭愧。终身教育谈了多少年,依然说得多做得少;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依然是挂在嘴边,羞涩在心里;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来追求,当作一项事业来奉献,仍然只是说说而已。

从苏霍姆林斯基谈论教师读书和写教育日记两个问题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的一切教育智慧都来自于他的实践,因此他的理论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读书,应当成为一种需求,一种习惯,应当是摒弃了一切功利主义的阅读。一张长条桌,一把藤椅,一盏台灯,读书于日圆月缺,挑灯于古典今著,只为一种心境。写教育日记应成为一种心灵的旅行和恒心的历练,日日写,月月写,写教学心得,写教育叙事,写工作感悟,于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之中,增强自己教学的理性,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直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说我是用一生来准备这一节课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积跬步难行千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踏踏实实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用心去爱自己的事业,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精益求精。那么我们备课、公开课的一些弊端问题,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

在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本厚厚的专著仍历久弥新。一个个建议,无不体现一个伟大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也给我们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了最切实际的目标和方法。这本书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读着这本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为我们指点迷津。书中的教育思想,一定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本内容由lingl002收集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hxzm.com/56445.html

Like (0)
lingl002lingl002

相关推荐

  • 《中国神话故事》的读后感范文2024版(10篇)

    中国神话故事的读后感,指的是读完中国神话故事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可能包括对故事的理解,对其中人物、情节、主题的看法,以及从故事中获得的人生启示等等。读后感是一种个人化的体验,不同的人…

    2024-01-16
    020
  • 《仓颉造字》的读后感优秀范文(精选6篇)

    “仓颉造字的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对仓颉创造文字的感想和体会。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仓颉等。仓颉是传说中创制汉字的鼻祖。《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

    2024-01-06
    0430
  • 2023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4篇)

    读后感1000字《水浒传》的“词”指的是在读完《水浒传》后,对书中情节、人物、思想、语言等方面有感触而写下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是抒发情感、表达观点、描述场景等。以下是有关于水浒传读…

    2023-12-22
    030
  •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500字范文简短(5篇)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他儿时与家里的女工阿长相处的情景。文章描写了阿长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尤其记述了阿长为他寻购赠送他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表…

    2023-12-27
    000
  •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400字范文大全(17篇)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经典散文集,收录了他的多篇名作,包括《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这些作品文字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生命的深深怀念和感…

    2024-01-10
    000
  • 童年读后感450字范文 高尔基《童年》读书感悟(6篇)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灰色生活中如何成长的故事。书中描绘了阿廖沙在家庭中的不快和苦难,但他也遇到了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

    2023-12-23
    030
  •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 《爱的教育》阅读心得体会(9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对《爱的教育》这本书的阅读感悟和总结。其中,“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某本书后,对书中的内容、主题、思想、人物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方式,通常包…

    2023-12-22
    030
  • 《水浒传》武松打虎读后感(范文12篇)

    “读后感”这个词在“水浒传武松打虎”这个具体情境中,通常指的是读者在阅读《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一章节后产生的感想和体会。这可能包括对武松的英勇行为、打虎的艰辛、故事情节的引人入…

    2024-01-12
    013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