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受 资治通鉴读后感(9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读完《资治通鉴》后内心产生的感想、启发或理解。以下是有关于资治通鉴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资治通鉴读后感受 资治通鉴读后感(9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1

最近,我看了一本让我受益无穷的书,书名叫《资治通鉴》。

这本书一共有八十篇。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赤壁之战》。这个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士兵不习惯坐船,于是他们把战船首尾相连,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的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可以用火攻。”于是,便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枯柴,在里面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谎称打算投降。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黄盖便在十艘船上同时点上熊熊大火,当时东南风正急,刹那间,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驰,把曹军的战船全部烧毁。烧死、淹死、呛死的曹军不可计数,曹军的实力大大下降。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古人非常了不起,他们有很多绝妙的计策。比如:以逸待劳,空城计等等。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黄盖就非常聪明,他看到曹军首尾相连的战船,就想到了火攻的办法。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道,但又想到他对关羽有恩,便放了他一马,否则曹操必定粉身碎骨。那样的话,就不会有后来发生的许多故事了。我们一定要像他们一样遇事保持冷静,善于认真思考,想出办法解决。还要学习将士们那视死如归、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

《资治通鉴》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

资治通鉴读后感2

《资治通鉴》今年断断续续看了大半年,现在看到了东汉桓帝时期,一方面是文言文中有的术语、地名、典故不能理解,另一方面是历史的特性让人难以忍受。历史中充满了杀戮、背叛和阴谋,让人时时感到愤怒。我又不能做到置身事外,没有“大江东去”和“滚滚长江东逝水”之感,这是人的历史,是我们祖先的故事。有些人身处王侯之位,还是那么贪心,为一己私欲,让多少人死于非命。有的人为求官爵富贵,妄昧良心,迎合上意。反正只要当权者想搞一个人,不管这个人犯没犯错,总是会有其他人当枪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常常会想我处在当时的环境会怎么样,我羡慕霍去病、班超以及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等等人所取的成就,如果把我放在他们的位置上我能怎么样。历史上人和人的差距,一件事这个人不行,而另外一个人就能干成。

历史上也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有些人明知是死也会坚持正直,恪于值守,让人心向往之。按现在的观点来看社会是不断进步,但是古人的观点并非如此,因为社会的道德不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提高,而且古人的社会生产力很长时间内停滞不前,特别是我们中国很早就在各种技术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所以也看不到社会的进步。而是有时候由和平转向了战争,由人民安居乐业转向了民不聊生,这是什么原因,是单纯的马尔萨斯陷井吗?还是也有执政者的错误,某些阴谋家的预谋,人性的阴暗。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社会的大环境终究会影响每一个人,我辈当自强,不能让某些人的私利而使历史再次走入阴暗的泥潭。

资治通鉴读后感3

当我拿到《资治通鉴》这本书时,我仿佛看见,历史向我打开了一扇金光闪闪而厚重的大门。

《资治通鉴》问世于北宋年间,是由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我从小只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不知道,他竟然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司马光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19年的时候,完成了这部史书巨著,主要的编纂工作全由他一个人负责,书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的心血结晶。他为了这部书殚粗竭虑,《资治通鉴》成书后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翻开这本书,第一个故事,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智家想立智瑶为继承人时,智果曾经说过:智瑶有好多优点,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胸狭隘,不能宽厚待人。但是智家不听智果的劝告,智果为了躲避灾难,脱离智氏,改姓为“辅”。

果然跟智果说的一样,智瑶狂妄自大,他说:“灾祸只能由我带给别人。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就罢了,谁敢给我呢?”但是,愚蠢的智瑶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灭掉了整个智氏家族,只有改姓的智果得以幸免。

书中说,一个人多次犯错误,结下的仇怨不会在明处,应该在它表现出来之前就提防,贤明的人处理小事都非常谨慎。这就是平时老师教我们的“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差不多吧?自己满足已获得的成绩,并且狂妄自大起来,这样的人,怎么才能持续进步呢?

《资治通鉴》的每个故事里,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喻之有理地向我讲述了浅显又深奥的人生道理,三寸之舌比百万之师还要厉害的毛遂,有气魄有担当却英年早逝的英雄霍去病,坚忍不拔、忠于朝廷的苏武,忍辱负重、崭露头角的韩信……历史的长河兴衰盛败,都会发人深省,令后人受益良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部《资治通鉴》让我了解了历史,也懂得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资治通鉴读后感4

今天看《资治通鉴》,看到史上著名的即墨之战,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之所以能名传千古,就是因为知道这场战役的田单智谋超群。田单不仅有深远的谋略,还清楚地知道乐毅的计谋和燕军的弱点,在国破城围,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形势下,坚守孤城,麻痹燕军,并且利用敌人的弱点和矛盾,积极创造反攻条件,最终以“火牛阵”进行夜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终战胜了燕军。

站在我们今天的立场,我们无法评判这场战争的对错,因为乐毅虽然带兵攻城,但对齐民却是非常友好,并未对他们施行非人道的政策。但就田单来说,齐国是他们的国家,保卫国家免受侵害是每一个国人应尽的责任,所以他也没有错,有错的是各国统治者的野心,贪婪使得各国陷入战争中,各国百姓民不聊生,可我们又能如何呢?这是历史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希望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能在处理国际争端方面的问题上能尽量采取和平手段,国家的安定是很重要的,更何况现在各国利益都有一点的捆绑,若是贸然发动战争,涉及的将是全球的和平,心中怀善,和平治国,世界一家,任何问题都可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战争太野蛮,太残酷,发动战争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弊端,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用尸骨堆出来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欣喜的呢?

虽然说人类之间不可能完全没有战争,人类是踏着战争走向文明的,但是,我们或许也可以尝试着尽量减少战争的可能,尝试一下和平的世界,即使是踏着战争进入的文明,但我们却要让和平布满世界。

发动战争时,总会有人给这次战争做个评价,正义的,或是邪恶的,但是战争其实没有所谓的正义,万事都有两面性,所以无论是对内战争还是对外战争,付出的都是生命的代价,无论战争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只剩下悲哀。我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希望世界没有战火,人的一生本就短暂,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享受还能呼吸新鲜空气的日子,让火药只为烟花而绚烂,战争太残酷,请三思!

资治通鉴读后感5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和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进给宋英宗,很受英宗赞赏,命他继续编撰。为此特设一个史局,由他自己选用助手,他选定了刘恕、范祖禹和刘攽作为主要助手。当时北宋的’局势比较稳定,政府收藏的书籍很多,他们可以任意参考。

《资治通鉴》中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很详尽,有六十多章,可以看到一个大帝国怎样慢慢地变成了分崩离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从代宗的放任开始,到唐德宗的无奈,有宪宗、武宗的振作,到昭宗的任人使唤。即使宰相有像陆贽、李德裕,也只能振作一时,而不能改变历史变迁的常态。

在割据势力强盛时,不得不缓缓而动。唐德宗开始武力削藩,导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后来转变态度,对藩镇一味姑息。唐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壮志,图强复兴,实施革新。但一遇挫折,这些措施便消失殆尽。所以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为政也是这样,一开始不熟悉情况,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措施才能有所兴。

这是一部可以媲美《史记》的史学鸿著。千百年来,多少帝王贤臣、鸿儒大家都频频为其作注,足见其在史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都来看看吧!

资治通鉴读后感6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作。何以写作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尝听朋友说及,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学,史学本身即帝王之学。纵观中国史书,大多皆为帝王家传,抑或纪传体,多加润色及(作者个人喜好),多以评价,部分人物充满英雄或传奇色彩。

自<春秋>之后,唯此书以编年体记叙,以时间排序,严酷真相,以上帝视角,看圣贤如何以百姓为刍狗,看天地如何以万物为刍狗。望帝王励精图治,治世治时。虽如此,但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崇尚皇权,崇尚权威,崇尚专制的国家,可以说『几乎』全部的思想,都源于为政治服务。故此书虽看似无所不包,实则为政治服务,用以教导天子。有些内容,仍是避重就轻,更何况司马光乃当朝宰相,以政治家的思维写史书,定不是以常人角度去以理解历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朝历代,换血开国,励精图治,鼎盛时期即旋而走向下坡路,迅速溃败。

周而复始,不曾停息。而中国古代所崇尚的极权主义及专制统治是非容易让帝王沉沦,准确来说,这个准则方之四海而皆准,好比法国路易十四只管生前享乐,不顾死后洪水滔天。享乐乃人之常情,为人之本能也,如西方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佛罗伊德的理论『广义上的性乃人类全部活动的本源。』。

而作为帝王,但这种猪栏式的理想,则绝非帝王之道,故司马光以刘备为例,避重就轻,删其享乐之恶习,留其沉稳之品质,教导帝王,胸有大志,沉稳为人。

正反皆有历史,兴衰成败,共计记录约250名皇帝或政治领袖。姜鹏老师以开国君主或承袭君主为例,细化分类。其中有一点颇为玩味,开国帝王打下江山后,须转型为平稳过度王朝。故以转型进入平稳发展为目,又对帝王进行分类。

以东汉刘秀为例,举以昆阳大战,以绿林军为主体,破王莽四十万余部队,直接导致新莽王朝覆灭。但并未以此为主,反以刘秀请卓茂出山为例,述以帝王。

卓茂者,西汉末年良吏,为人宽任恭爱,不与人竞争,曾为密云县令,但其影响力仅为地区,曾言『法为框架,礼为人心』。但刘秀以太傅之职授以卓茂,尊其仁爱宽厚。

司马光特意提出此事,则为皇帝说明:

一,开国须征战,但征战之后,则须仁人治国;

二,战争终会结束,稳定的发展才是人心所向;

三,选人才须审时度势,不同时期,擦亮眼睛,选择不同人才。四、以其之才,为其择位,不同的人才,须不同的位置,方能发挥其自身才干,为团队发挥作用。

常言道,『开国需要虎征战,治国需要狗护院。』中国古代父系社会和世袭发展的社会方式,开国皇帝必须为自己的后代承袭,王朝的稳定,统治的延续奠定基础,而刘秀对于卓茂的选择,一则是为王朝的稳定而选择人才,二则是表现对于停战之后国家发展的高瞻远瞩的策略。由此可见,刘秀颇有远见,不仅具备征战之才干,谋略之智识,更是具备治国之谋略。乱世须圣贤南征北战于水火之中救众生于危难之间,平定四方,然治世则须知士,以仁心,通达天下。

司马光又以贺琛为梁武帝谏言为例,贺述王朝发展之问题,官员奢靡生活,贪赃枉法,倡导节俭;望其远小人,用良臣;百姓赋税严重,贫富差距日益增加,国库亏空,须以休养生息为重,富强图远。然梁武帝大怒,斥责贺琛,

梁武帝知朝中情况,举例以自己之生活,以苦行僧生活以身作则,生以挫败感。

梁武帝之问题:

一:治国以身作则是对,但并不意味手下人皆能跟随,其菩萨心肠是善,但其无手段制止恶行,更是大恶。

二:心胸狭隘,不能听取谏言,更以可笑手法扼杀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忠臣之心。

贺琛之问题,提出问题是司其职,但仅以牢骚,针砭时弊,似当代愤青,有实际意义,却无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现代管理中,也颇为忌讳。提出问题,须以配对解决问题之办法,逐渐随时事而修正,方能长久。

司马光之看法,皇帝也为众生,一人成败,应以敞开胸怀,广听纳言,不以一己之观,偏激解决问题。

一:纵观中国历史,似乎不听谏言是每一个昏庸帝王的同病,古有比干犯颜强谏,最终落得剖腹挖心;又有千古谏臣关龙逢痛心疾首,炮烙之刑,唯留孤坟于九曲黄河。

自汉代司马迁:且忠言逆耳利于行。到满清慈禧潜逃,真正明白此言的,又有多少帝王君主,历代奸臣,赵高,李林甫,秦桧,皆为口腹蜜剑,笑里藏刀,留以后人所不齿。当下所言不清,历史自会公判。

二: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修身是必要条件,然修身未必能齐家治国,仍须良方,才能齐家治国。二者相辅相成。历代明君,皆能听取逆耳忠言,无论是修身,或齐家或治国,作为芸芸众生,皆须尝听忠言,每日自省。

资治通鉴读后感7

没错,刘邦是宠爱了戚夫人而疏远了吕后,是有念头废了太子欲立戚夫人所生的如意而受群臣阻挠未果。及至刘邦死,吕后立马囚了戚夫人锁上铁链终日令做粗活,千方百计召来如意以鸩毒杀了他。这还不够解恨,吕后断了戚夫人的手足,挖去了她的双目,熏聋了她的两耳,药哑了她的喉咙,扔至厕中,号曰“人彘”。可怜貌比西施舞技高超的戚夫人,就被这么迫害致死,不胜唏嘘!

闲来无事,翻了下《资治通鉴》,看到了这一出惨剧,心里面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女人会对女人那么地狠?

想想历代皇宫,那个美丽女人大集合的地方,那些嫔妃,又是怎样的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稍不留心就命丧黄泉,生命在那个女人泛滥的最美的地方不名一文。“最毒莫过妇人心”,难道是女人的真实写照吗?吕雉若不是毒辣无双,她怎么会发明如此骇人的酷刑?吕雉若不是年老色驰,又怎能不妒忌戚夫人的美艳绝伦?仔细想想,戚夫人这样的后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莎士比亚说过:“女人,你的名字是嫉妒。”区区一个嫉妒,又会引来多少祸患?

都说女人心眼儿小,容不得别的女人比自己好。走在大街上,常常会看到美丽的女子。她吸引了男人留恋的目光的同时,也招来女人嫉妒的眼神。男人的目光,尽管略带色味但很平和,女人的眼神,那就是大大的不同。她们的眼里,写满了挑剔,她在打量你的穿着打扮的同时,也会牵引出你的种种不足。或许你的身材惹火,但你的眼睛小了些;或许你的面容姣好,但该饱满的地方稍稍平坦了些;或许你玲珑剔透,但你的身高不值得称道……女人对女人,不能有真正的宽容。

我是女人,但我也喜欢看漂亮的倩影,那是一种视觉享受,而或我有同性恋的倾向也说不定。看着她们用心妆扮的精致的脸,穿着也是那么入时妥贴,怎能让人的眼睛不在她们的身上停留?或许有年级小且长相秀丽的女子,天然的肌肤滑腻如脂,水汪汪的眼睛闪烁纯真,神情也是一样地稚嫩。看到这样动人的女子,我心里面不仅会感叹,天哪,上帝对她们真是太好了,她们原本是天使,负着妆点人间的使命来到了这人世间,她们是一种流动的美,走到那里都会有人关注,都会让人心情愉快,当然,前题是你要有欣赏美的气度。嫉妒是一种内伤,伤不了别人却可能伤到自己。

想当初,刘邦和戚姬夜夜欢歌时,吕后是怎样地难以入眠,怎样地咬牙切齿,怎样地下定决心要予以报复,这样的怨恨使得她老得更快,自己放不过自己,无休止地折磨怎能不让她有这样变态的手段来达成心愿?恶毒的想法只要在脑海里旋转下就行了,不必要真地去实践。后来,刘邦已死,太子年少继位,吕后大权在握,她还有什么想不开的?戚夫人尽管还是貌美如花,可她能拥有什么呢?宠爱她的人已离去,她不过是昨日黄花,在风中摇曳,任其自生自灭就好了,何苦又把她弄成“人彘”,吓坏了自己的皇帝儿子,寒透了他的心,对母亲的残忍无可奈何,只好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灭了一个弱女子,坏了她的千古英名,值得吗?

女人就是喜欢拿别人拥有的东西来比较自己没有的,越比越伤心,越比越觉得活得累。“人比人,气死人”的千年古训似乎用在女人身上很合适。她们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漂亮,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甚至不能容忍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优秀。她们无时无刻地为自己制造着牢笼,让自己的心灵充满压抑。她们喜欢看美女丢丑的样子,喜欢看男人们崇拜的那些偶像女星们衰老的图片,喜欢周围比自己过得好的女人们遭遇家庭剧变后的那种悲惨,以此种种来安慰自己的嫉妒,以此种种来暗自庆幸,虽然自己没有她们那么美生活没有她们那么好,但至少此时此刻她是平安的。当朋友的老公有了别的女人时,她们一边大表同情捶胸顿足地大骂那个没良心的男人,一边在心里掀起一层甜蜜,用朋友的不幸来映衬自己那小小的满足,想想自己的老公虽然要长相没长相,要票子没票子,但至少他还是忠实于自己的,这种阿Q式的’思维方式让女人偷着乐。

女人们在一起,表面上嘻嘻哈哈,勾肩搭臂,同来同往,可在内心里,女人是很少有真正的朋友的,因为她们不能停止比较。比长相,比身材,比老公,比孩子,比票子,比车子,比服饰……只要有比较就会有结果,而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于是开始抱怨,于是开始不快乐,于是开始向往,于是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怀疑。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是具有灵性的,可有些简单的道理她们就是参不破。她可以在菜市场和小贩软磨硬泡而获得几块钱的便宜,也可以在服饰广场和服务员讨价还价获得几十块甚至几百块的利益,却不懂得把这些聪明用到自己的精神层面来,不知道怎样才能让生活显得更轻松,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老公脸上有更多的笑容。他可能不在意你为他省了那些钱,但他会欣喜你今天少了几声抱怨;他可能不在意你把家里收拾得多有条理,但他会开心于你对他的那些小成就的称赞……所以,女人不能把自己的嫉妒放大,不然还会伤害到身边的人。

吕雉要明白自己的嫉妒是熊熊烈火,她就不该允许自己的男人再娶那么多妾,效仿有名的善妒冠军:隋文帝之后独孤皇后。既然她不能阻止他拥有那么多女人,她就不能独霸他一人不放松。她若是明白那些道理,知道嫉妒也是毒药,会侵害她的心灵,她也许不会选择做那惨无人道的事情。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爱情是千古佳话,就是因为长孙皇后的宽容明理,越是那样豁达贤良,越是得到李世民和其它妃子的尊重,自己想要的也会不期而至,一举数得,多好!

女人,个个都是脆弱的灵魂。世间男子已经堪会伤人,我们自己就不要再自相残杀了吧。对自己的同类,宽厚仁慈,不要让嫉妒再飞扬跋扈。遇见比自己漂亮的女子,用羡慕的眼神欣赏就好,不要在自己的眼里放进刀子,也不要在自己心里放进叹息。

资治通鉴读后感8

有一样东西,它每天都在革新,这便是历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历史是不容质疑的,是不会改变的,它已成为一种定局。但我们却能从这历史中得到许多感悟,从而规划自己的人生,防止自己犯与历史中同样的错误,这大概这是这本《资治通鉴》所要告诉我们的吧!

我爱看史书,却常常沉迷于其中,我曾经幻想改变历史,但这却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为那些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雄感到叹息;也为那些奸险小人无故弑君感到悲哀;我为那些奇才智土屡屡取胜感到高兴;也为那些浪子能够半路回头感到庆幸、、、、但我们更应该吸取其中的教训,防止我们犯与他们同样的错误,这才是最重要的。隋朝结束了南北两朝多年分裂的现象,但却二世而亡。这无不是因为杨广这个欺世盗名的暴君没有能力,却又装成正人君子,多次进劝父母,废了杨勇,立自己为太子,导致自己穷奢极欲的作风祸乱国家。他还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多次沿运河乘舟南巡江都,摆出全国大丰收的样子装给外国人看,致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你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就应该努力改正,而不是加以掩示,每个人都有野心,渴望获得更高的地位,但我们不能没有能力就去获得与自己配不上的荣誉和地位,更不能像杨广那样伪装自己,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即使你有较多的野心,例如宋太祖,但你最终总会成功的。这仅仅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或许历史中要我们领悟的道理就像大海里的水一样,领悟也领悟不完,但我们至少也要领悟一箩筐吧!当然,领悟只是基础,我们更要学以致用,改正我们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人生,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历史的车轮正在慢慢驶向远方,也许我们以后的作为便成了一段历史,那么,我们是希望自己流芳百世呢?还是希望自己遗臭万年呢?

资治通鉴读后感9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北宋司马光所撰写的《资治通鉴》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浩如烟海的史事,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墨之战、四面楚歌、玄武门之变、甘露之变···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一个个或可敬,或可憎的人物,时时让我流连在历史之海中,不忍离去。

《资治通鉴》在史学史、文学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历史学家胡三省称它:“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这部巨作让世人通晓前世之大事,转过头来,又能与当今作比。在现代,它已成为人们书桌上离不开的经典。

《资治通鉴》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即墨之战了。即墨之战,田单以智取胜,用他的谋略与创意摆出了“火牛阵”,千年之后的人们依然拍案叫好。可以说,田单勇于创新,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对的精神是大家都要学习的。

一部伟大的史书就像一条深沉舒缓的大河,人们可以临河照影,把它当做一面镜子,从其中撰取所需。纵览《资治通鉴》,让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有了新的了解,新的认识。

本内容由st002收集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hxzm.com/52601.html

(0)
st002st0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