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告诉我们做人要淡泊明志 “出淤泥而不染”荷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处在各种环境和各色的人中。难免会受到什么诱惑,但一定要坚持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以及爱莲说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1
《爱莲说》全文共119字,短小精美,言简意丰,构思巧妙,骈散结合。文章的诸多妙处,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来领会品味。
根据课文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九个环节: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学习字词、示范朗读、朗读指导、课文学习、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一、导入新课:
采用情境创设法。在播放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朗诵片后,可采用如下的导入方法教师荷者莲也。自古以来,莲花就是文人墨客的爱物,既爱它的风姿绰约的外表,更爱它高洁傲岸的节操。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写莲诵莲的作品,其中不乏堪称精品之作,但写得最好的,当推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学习目标:
1、把握词句,疏通文意,朗读、背诵课文(重点)。
2、了解类比衬托手法(难点),理解、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重点)。
3、领悟文章所表现的作者志趣和情操(重点)。
4、了解骈句知识。
三、教材处理与教学基本思路:
1、充分自学,掌握词句,疏通文意。课初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阅读指导、课文补注。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意。
2、“三分研讨,七分读”,以读代讲,反复体悟。
课初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听课文示范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思路,初步体验作者的感情,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节奏分明韵律和谐文句凝练的精美语言,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感情。课中精读,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刻体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课末复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欣赏精美语言,增强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最后达到背诵的程度。
3、抓住“爱”字,揭示主旨:
全文共八句,“爱”字出现了七次,“爱”是全文的主线,以爱串起全篇。那么,爱的原因是什么?莲具备哪些优秀品质值得爱?作者用莲象征什么呢?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操守和感情?引导学生弄清这一点,文章的’主旨就出来了。
4、给学生留出思维、质疑的时间:
课初留出充分自学的时间,课堂提问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课末留出学生质疑的时间,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尤其是鼓励学生针对作者的观点或者对课文的传统认识发表新的看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维独创性。
5、迁移训练,拓展提高:
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可在课堂剩余时间布置作业,安排小作文,题目:《XX赞》,目的是学习此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2
【学习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托物言志。
3、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
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⑶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
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讨论明确:
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赏析拓展,互动释疑
1、赏析拓展: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示: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
教师点拨: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2、课外延伸:
⑴背诵默写课文。
⑵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上”、“入”──以静为动
德馨友:学问渊博的来客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陋室不陋”的原因
趣:恬然自适的生活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托物言志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步骤:
课前预习:
1、作者周敦颐。
2、“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淤泥濯清涟亵玩隐逸
课堂教学:
一、引入新课:
1、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二、出示课题:
美中生趣文中蕴情
——美文欣赏
爱莲说(周敦颐)
引语:《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
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四、赏析课文
(一)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课型:语言自读涵咏课
2、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二: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生:(略)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三: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现场调阅网上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
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注:三种“导语设计”根据课堂需要任选一种。]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作者借莲花来写人。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提示]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2003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结束语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
濯清莲而不妖——————————质朴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花之君子
体态香气洁身自好
香远益清————————————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亮
托物———————————————————喻人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5
一、教学理念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爱莲说》,如果只是着眼于莲花品性,而不能确认其君子美德的象征意义,则此文的学习就违背了作者初衷,也放逐了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宗旨。
要确立莲花的人格象征意义,一方面,需要从借物喻人的视角引导学生读懂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周敦颐的创作背景和生命历程,立象尽意,以事显理,是学生切实体悟知行合一、人花合一的生命境界。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目标:在美读课文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莲花的高洁品格,向往君子的人格境界。
2.条件目标:熟读并美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莲花的名句;理解文中的衬托手法,体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了解周敦颐的生平事迹,对其高洁人格生出崇敬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莲之缘:了解花的隐喻
1.菊花与隐逸。呈现陶渊明写菊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品读菊所蕴含的隐逸文化。
2.牡丹与富贵。呈现唐人写牡丹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感受牡丹所代表的富贵文化。
(二)莲之爱:感受表达意图
1.整体梳理
朗读《爱莲说》,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用单横线画出所有写菊花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所有写牡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所有写莲花的句子。
2.菊花与隐逸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朗读上述语句。讨论:为什么说“陶后鲜有闻”?
3.牡丹与富贵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朗读上述语句。讨论:“宜乎众矣”的究竟是什么?
4.莲花与君子
予独爱莲。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朗读上述语句。了解周敦颐生平。讨论:“同予者何人”中,“同”的到底是什么?思考:作者的意图是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三)莲之神:品读君子人格
1.感悟莲之形。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一大题。
莲的颜色不蔓不枝
莲的姿态出淤泥而不染
莲的花茎濯清涟而不妖
莲的叶柄中通外直
莲的香气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莲的外形香远益清
莲的位置亭亭净植
讨论课堂练习第一大题。
2.理解莲之神。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二大题。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刚正不阿
莲花,濯清涟而不妖君子,洁身自好
莲花,中通外直君子,泰而不骄
莲花,不蔓不枝君子,通达正直
莲花,香远益清君子,自尊自重
莲花,亭亭净植君子,德布四方
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君子,高洁独立
讨论课堂练习第二大题。思考:作者真正爱的是什么?师生合作朗读《爱莲说》。
(四)莲之志:感悟高洁人生
1.刚正不阿。了解周敦颐《罪不当死》的历史故事,感受周敦颐刚正不阿的君子美德。
2.清正廉洁。了解周敦颐《拒收端砚》的历史故事,感受周敦颐清正廉洁的君子美德。
3.心系天下。了解周敦颐《支持变法》的历史故事,感受周敦颐心系天下的君子美德。
(五)莲之承:弘扬爱莲文化
周敦颐在文章的结尾发出这样的感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他当然希望,莲之爱,后继有人。可以告慰这位圣贤的是,周之后,“莲”成了中华民族又一个高贵精神的象征,“莲之爱”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力量源泉。
板书设计:
爱莲说
烘云托月,莲花品性独敬爱
借物喻人,君子美德永传承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6
1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2、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3、探究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古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了解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对古文的学习兴趣不高。
3重点难点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探究莲的形象和高洁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评论(0)学时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爱莲说
【过程设想】:
一、导入:芙蓉出水——引莲
人们在花上寄托了情感,于是美丽的鲜花有丰富的花语。如:温馨的康乃馨的花语是母爱,艳丽的玫瑰的花语是爱情。学了《紫藤萝瀑布》你觉得紫藤萝的花语是什么呢?面对厄运坚强不屈的精神。洁白迷人的莲花,她的花语可以定为什么呢?我们一起从《爱莲说》中寻找答案。
继而破题,明确“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爱莲说》解释为说说爱莲的理由。
二、清香袭人——读莲
(一)听读:
1、老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设计意图:“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富有感染力地示范诵读能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陶醉其中,如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
2、学生仿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读顺。
(1)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试读。
(设计意图: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重点,语文课堂也离不开琅琅书声。通过教师范读继而学生仿读这两个环节,既能强化检验正确的朗读,也能对学生仍然不会读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
(二)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划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
(三)疑读:
1、小组合作,讨论疑点。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个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共同完成字词解析和语句的疏通。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文本对话获取知识,产生疑问,继而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解决疑难,当学生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进行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三、冰清玉洁——赏莲
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分析莲花的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莲花美在高洁质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高洁、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四、高洁君子——品莲
1、理解:“莲,花之君子者。”
(1)明确写法(2)体会感情,理解莲和君子的关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教师适时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会学生从品味语言探究作者情感,从读中品味莲花的高洁品质,在品中悟出作者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莲的花语是什么呢?
2本文题为《爱莲说》,作者写莲、爱莲,为何却又提到了其他两种花呢?那么作者对这两种花所代表的两类人是什么态度呢?
(1)明确写法(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语气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的悟读,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了解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五、舌灿莲花——论莲
时光飞速发展,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后,使学生学有所得,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积累美文——咏莲
请同学们根据本文关键词语的提示自由背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1、提示
可爱者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予独爱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
2、背诵展示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熟读并背诵本文。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本文教学从朗读中开始,在诵读中结束,一气呵成,呈现文言文教学朗读这一主旋律。)
七、作业
请同学们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并注重语文学习的实效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练习写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爱莲说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爱莲说
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学时重点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爱莲说
【过程设想】:
一、导入:芙蓉出水——引莲
人们在花上寄托了情感,于是美丽的鲜花有丰富的花语。如:温馨的康乃馨的花语是母爱,艳丽的玫瑰的花语是爱情。学了《紫藤萝瀑布》你觉得紫藤萝的花语是什么呢?面对厄运坚强不屈的精神。洁白迷人的莲花,她的花语可以定为什么呢?我们一起从《爱莲说》中寻找答案。
继而破题,明确“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爱莲说》解释为说说爱莲的理由。
二、清香袭人——读莲
(一)听读:
1、老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设计意图:“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富有感染力地示范诵读能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陶醉其中,如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
2、学生仿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读顺。
(1)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试读。
(设计意图: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重点,语文课堂也离不开琅琅书声。通过教师范读继而学生仿读这两个环节,既能强化检验正确的朗读,也能对学生仍然不会读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
(二)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划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
(三)疑读:
1、小组合作,讨论疑点。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个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共同完成字词解析和语句的疏通。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文本对话获取知识,产生疑问,继而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解决疑难,当学生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进行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三、冰清玉洁——赏莲
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分析莲花的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莲花美在高洁质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高洁、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四、高洁君子——品莲
1、理解:“莲,花之君子者。”
(1)明确写法(2)体会感情,理解莲和君子的关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教师适时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会学生从品味语言探究作者情感,从读中品味莲花的高洁品质,在品中悟出作者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莲的花语是什么呢?
2本文题为《爱莲说》,作者写莲、爱莲,为何却又提到了其他两种花呢?那么作者对这两种花所代表的两类人是什么态度呢?
(1)明确写法(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语气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的悟读,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了解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五、舌灿莲花——论莲
时光飞速发展,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后,使学生学有所得,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积累美文——咏莲
请同学们根据本文关键词语的提示自由背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1、提示
可爱者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予独爱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
2、背诵展示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熟读并背诵本文。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本文教学从朗读中开始,在诵读中结束,一气呵成,呈现文言文教学朗读这一主旋律。)
七、作业
请同学们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并注重语文学习的实效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练习写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这句诗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宋代周敦颐也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时,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有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领读第一遍。
学生齐声朗读。
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五、字词学习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yūliánxièzhuóxiǎn
蕃:多染:沾染(污染)
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宜:应当
六、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七、研读课文
(一)莲花的高洁品格
1、角度、品格
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风度(亭……亵玩焉)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二)“菊”和“牡丹”衬托的作用
开头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陶渊明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文中用一个独字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写莲是托物部分,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爱莲说》就是要借莲颂人。首先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第二段侧重议论。
其次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隐逸者,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完全赞赏,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者,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赞美。
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七、比较
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塘月色》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八、总结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yūliánxièzhuóxiǎn
2、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八、学生口译本文大意
九、(课件演示)译文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9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二、词语解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古义: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鲜:少(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
直:挺立(中通外直);只,仅仅(岂直五百里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展开全文阅读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
【文章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谓语“濯”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三、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四、赏析
1、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4、《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7、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枝蔓(màn)
亵玩(xiè)隐逸(yì)颐(yí)噫(yī)
8、解释重点实词
甚蕃(多) 陶渊明独爱菊(惟独)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表示转折)(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蔓延)(分枝)香远益清(更加)(清香)
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亲近而不庄重)
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畅通挺直)
9、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10、荷花的别名有哪些?有关荷花的成语和诗句有哪些?
参考答案:别名:荷花、芙蕖、水芝、泽芝、水华、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等
有关莲花的成语有:藕断丝连、舌灿莲花。
有关莲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1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焉”字。
⑴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焉: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
③且焉置土石 焉:
④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焉:
参考答案:(1)①语气助词“啊”;②兼词,在其中; ③疑问代词,“哪里” ④兼词,相当“于之”,从这里
⑵①香远益清(《爱莲说》)益:
②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益:
参考答案:⑵①更 ②增加
⑶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
参考答案:⑶①少;很少 ②鲜艳
⑷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之:
⑤渔人甚异之 之:
参考答案: 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⑤代词,他们
1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品行端正
味道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姿态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
13、《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作者借助莲的形象含蓄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1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的作用?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开头的“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能做到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15、《爱莲说》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16、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17、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用菊花、牡丹作衬托,突出莲花的美好品质,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18、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参考答案:因为菊花不与白花争艳,而在百草凋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独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配以陶渊明的画像)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官场后对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展开余文19、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参考答案:因为牡丹色彩浓艳,花朵硕大,有人评价为“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时,成为富贵人的宠物。唐诗中有这么一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是唐朝白居易的《买花》。意思是:一从深色的花,相当与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唐朝刘禹锡也赞誉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配以牡丹的图片)这些诗文都描写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趋炎附势、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0、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之隐逸者的象征,它虽然也孤傲高洁,但它是避污泥而洁,出世以求洁,对污浊的尘世采取的是消极逃避的方式。莲花则是出淤泥而不染,身处尘世而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相比之下,菊花便稍逊一筹。所以不愿象陶渊明一样,逃避现实的矛盾而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牡丹色彩绚丽,娇艳妩媚,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作者也不愿象世人一样去趋炎附势,追求富贵。他愿意自己象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在污浊的尘世中,坚贞不屈的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高洁的品行。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
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2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比作君子。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而又庄重)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22、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23.“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参考答案: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24、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
参考答案:起衬托作用。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25、用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
参考答案:“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26、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_
参考答案:.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7、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
2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9、“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参考答案:“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0、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参考答案: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2、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33、《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参考答案:《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34、《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的品质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35、“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37、结合文意,自拟对联
⑴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8、第二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排比、反问、比喻修辞手法。
39、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格高尚的人。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上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操。
40、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41、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来。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4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爱慕富贵的人多,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作者的知己少
43、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人,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的情感。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赞美”的情感.
4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比喻
45、主题思想。
①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②《爱莲说》分段:
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6、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同一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7、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8、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9、《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50、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2、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53、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答: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洁,坚忍不拔的毅力,卓尔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54、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答: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55、《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5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现象?请你结合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受.
答:比喻人在浑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主观试题答案自拟.
57、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参考答案: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展开余文
58、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参考答案: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默写题每空1分,每句出现一个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5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60、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参考答案: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处理与教学基本思路:
1、“三分研讨,七分读”,以读代讲,反复体悟。
(1)课初生自读课文,对照示范朗读,学习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节奏分明、韵律和谐、文句凝练的精美语言,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感情。
(2)课中精读描写莲的句子,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刻体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课末复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欣赏精美语言,增强审美情趣。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最后达到背诵的程度。
2、充分自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
二、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积累文言字词,了解短文内容,充分领略作者情怀。
3、理解体会本文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美文、了解文意、体会情怀。
难点:1、辨析“莲之爱”、“菊之爱”、“牡丹之爱”。
2、了解衬托手法。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和着优美的旋律,赏着美丽的莲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周敦颐就是其中之一。在他心中,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今天让我们追随周敦颐的脚步,走进千古传诵的名篇——《爱莲说》,和莲来一次美丽约会吧。
1、出示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深得百姓爱戴。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3、解题:爱——喜爱莲——莲花,荷花的别称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赏莲美
1、正字音,指导书写
颐()蕃()濯()噫()鲜()淤()涟()蔓()亵()
2、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体会作者情感。
3、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
4、指导朗读:比较自读与范读的不同,了解朗读方法,读出韵味。
5、配乐自读课文: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
6、朗读展示:深化感悟。
三、荷叶似云香不断——识莲香
1、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①积累文言虚词“之”的特殊用法。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因为在古汉语中当宾语是个句子时,就要在宾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之”字取消这个句子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作宾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翻译成“的”;
●花之隐逸者也
助词,翻译成“的”。
学生积累这些用法。
②学生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可以讨论。
③质疑问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④解释重点词语
⑤翻译重点句
2、再读课文,体验作者感情。
要求:女生读第一段,声音清新悦耳;男生读第二段,语气层层推进。
四、映日荷花别样红——品莲韵
(一)品析课文
1、结合文本,找出周敦颐爱莲的原因
描写莲花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议论莲花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
强调:“说”这种文体侧重于议论,这一句就是作者对莲所持的观点。
2、找出文中的主旨句。
温馨提示:主旨句概括全文,能够表达作者观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为议论句。
3、品析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哪些君子的美德?
用“我从“”一句中品出这是一朵的莲花”的句子来交流。
4、小结:莲的高尚品质—高洁、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二)写作手法
1、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①作者爱莲,不仅爱莲的高洁美丽,更爱莲具有的君子美德。这种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的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②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作者所托之物、所言之志各是什么?
所托之物是莲花,所言之志是作者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2、引导学习衬托的写作手法
①一曲《爱莲说》写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可文中作者又不惜笔墨的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在写作中属于什么手法?
温馨提示:构成对比的事物没有主次之分,但衬托有主次,而且要着重突出主要事物。
深化感悟:作者是用陶渊明追求隐逸和世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态度来衬托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②同样是衬托,角度有什么不同?
陶渊明是对作者的正衬,世人是对作者的反衬。
③深化情感:隐逸者有骨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也是周敦颐所希望的。比较起来作者虽然也看不惯官场黑暗,但是仍然积极做官,为百姓做贡献,所以他对只是一味地逃避现实的陶渊明,饱含惋惜之情。
爱牡丹,求富贵,这与周敦颐所追求的君子形象格格不入。所以作者对世人追名逐利感到厌恶。
周敦颐生活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建国之初就战争不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将作者知音难觅的无奈和悲哀演绎到极致。。
④再次朗读第二段,读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多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小结:也只有为官清廉,心系百姓的一代大师周敦颐,才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五、十里锦香看不断——续莲情
1、小练笔:仿写,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2、拓展阅读——品味诗歌的写作手法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六、总结
1、千古绝唱《爱莲说》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习本课,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能促进我们精神的成长,这正是经典美文的魅力之所在。让我们互相督促,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就属于我们自己的君子风范。
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吟唱《爱莲说》,让最神圣、清洁的那一朵莲在我们心中静静绽放……
七、课后作业
必做作业: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选做作业:以下三篇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任选一篇,自由阅读,下节课交流。
《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
《天鹅》(法)布封
《蒲公英》(日)壶井荣
教学反思:
《爱莲说》这样的经典美文,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有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以视频“赏莲美”配以古筝曲《出水莲》导入情境,教师导入语言精心设计,使视频画面、赞美莲的古诗、课文内容相结合,在为学生做范读的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①“一”个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二”种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衬托
③“三”种花、“三”种人、“三”种人生观、“三”种情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惋惜
莲——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喜爱(无奈和悲哀)
牡丹——富贵者——追求富贵——厌恶
④“三”种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3、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读与理解是语文课堂的关键点。教学中设计课初生自读、音频范读、配乐朗读、课中精读、课末复读等环节,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促使情发于心间,溢于言表。
4、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堂应该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而生活这个外延如此广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其中采撷珍珠,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指引。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强调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不同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问题,深化学生的情感意识,达到了期望的效果。在“续莲情”环节中有学生提到要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教师适时总结:“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有收获。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如:不蔓不枝,“蔓”“枝”的词性,“之”的不同用法,寻找主旨句、学习衬托的写作手法等,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
6、充分发挥电教功能
充分利用课件,恰当选择使用电子白板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教学重难点,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关于《爱莲说》优质课教学设计、爱莲说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的所有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以上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
本内容由jiayi收集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hxzm.com/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