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框架

对于整个集团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管理要想真正落实,管理层才是最为关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有非常大意义。这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而我们在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的时候,就需要从企业战略出发,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财务风险管理论文框架。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财务风险管理论文框架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

摘要: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营风险,对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近几年来,随着不少企业的财务丑闻曝光,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文章将立足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以相关理论原则为引导,将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二者进行科学探讨,以期实现企业内部风险的有效管控,推动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进行财务运行管理活动中,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无法有效控制财务最终成果,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发生偏离,企业自身无法进行正常的营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资金的使用、人员的调配等活动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而言,财务风险的形成一部分来源于市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如宏观经济的影响、法律政策的变化等。但是从近几年爆出的多起企业财务丑闻来看,很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都是源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大量违法违规行为得以实现的根源就是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去约束和规范企业的各种行为。由此来看,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而言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企业内部控制作运行管理机制的核心构成,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为了确保企业的健康顺利运行,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预防和规避各种财务风险,保证各种规章制度能够顺利运行的而建立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体系。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实现,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财务风险的控制效果,对于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以内部财务控制为起点,企业能够对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有效梳理,一旦发现问题,能够采取有效地应对手段,提升企业自身对于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之一,其在我国企业内部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转型的实现,增强了企业管理质量,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必要认知,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能够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运行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在多数情况下,以过往管理经验或者手段,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替代,从而导致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类管理方面的问题,即便是企业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管理方面的缺失,使得其无法保持一个良好的经济收益,对于企业自身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内部控制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例如企业会计部门岗位设置不够合理,存在岗位重叠、人员不足等情况,小规模企业其会计、出纳等工作由同一个人复杂,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对企业整个生产管理流程进行覆盖,内部控制的缺失,使得会计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数据核对困难等情况,造成企业资材的浪费。同时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流程缺乏梳理,部分企业只是象征着性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制定,落于表面,而没有对相关管理控制工作进行有效实践。

3.内部审计工作力度不够,一部分企业约束监督机制构建不完善,尤其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个封闭的工作体系,其要求企业能够通过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无法对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无法全面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价值。

4.考核及奖惩机制存在诸多的不足,企业作为盈利性的国民生产部门,其在更多情况下是以利润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这就使得企业现有的考核以及奖惩机制缺乏长期性以及可执行规划,导致其无法将企业管理与考核工作结合起来,使得考核工作无法发展自身的管理作用。

二、财务风险管理、职业道德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职业道德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与问题。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运行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整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以及工作人员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职业道德建设,从道德层面,努力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确保企业财务工作工作的有序开展,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2.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构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企业财务舞弊以及会计失当将会导致企业运行的失败,即便是表面原因各有差异,但是从深层次的原因来看,除却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问题等不可控外部环境因素之外,运营失败与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系统失灵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引导,将各个环节纳入到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实现企业风险的规避,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增加企业会计管理安全以及相关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企业风险在不同的环节之间进行迁移,将风险管控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作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组成,其在实践中的科学高效应用,能够有效发现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长效机制。职业道德、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影响着财务风险管理的科学与否;内部控制制度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的成功与否;内部控制又需要相关人员的制定、监督与实施。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效机制,要将三者结合运用。

三、关于内部控制问题的相关对策

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展的趋势来看,内部控制工作逐步表现出与风险管理一体化的趋势,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为主导,内部控制工作为辅助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而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为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企业管理者从多个方面入手,着力进行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结合,构建起现代化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这就要求企业:

1.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增强自身对于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借助于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着力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期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作用。同时要将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进行结合,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内化,将其真正融入到企业日常运行工作中。并在这一过程中,易财务部门作为重点,实现财务人员的合理配置,合理调配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并定期进行培训工作,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水平,为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准备了条件。

2.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意义在于,将企业运行与内部监管、控制、协调工作进行融合,使其真正服务于企业会计工作,增强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实现企业对于资本运作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为起点,实现了企业内部风险的有效防控,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控制+管理”这种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的实现。

3.可以吸收国企业的有益经验,对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完善。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中,对企业内部管理者应承担的责任以及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与监督机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其经验,以立法的形式对企业内部风险方案体系的模式以及架构进行要求,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增加企业管理控制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文.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xx:44.

[2]王淑霞.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视角,20xx(09):67.

[3]杨红.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践与体会[[J].冶金财会,20xx(6):66.

[4]冶春秀.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J].新疆金融,20xx(11):7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2

良好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资本利用率和盈利水平,但是当前我国上市资产负债率较高,负债资本多来源于国家商业银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降低银行坏账风险,提高资本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与传统公司企业相比较,上市公司具有管理规范、业绩效益好、筹资扩张能力强的优势,是现代市场经济极具活力和潜力的企业组织形式。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情况却不尽如意,某些风光一时的企业,纷纷倒在自身高速发展的阶段。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可以表示为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具体公式如下:R=F(P,C)其中R为风险,P是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C是该事件发生的后果。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具有三大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风险是客观、普遍存在的,其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可测性、双重性、行为相关性、可变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从广义角度上来讲,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四类: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上市财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制定总目标,对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保证经营活动正常开展,最终达到提升企业价值服务、获取利润的目的。

二、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因

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方案优化对比,优化配置公司资源,选择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因有多种,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两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外部因素

财务风险管理外部因素指的是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产生作用的外部条件,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一般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和自然环境。特殊环境包括市场的变动、经济形势的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收税政策变动。其中市场变动对财务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把握市场动向,积极应对市场是最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方式。通货膨胀会导致融资成本上升,企业收入支出不成比例,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和风险,所以建立应对通货膨胀的财务管理措施十分必要。此外,国家的税收政策、征管方法的变化和调整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税金,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内部因素

企业财务活动在筹集、使用、回收和分配过程中会使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加,比如筹资过程中数量不当、时机不对、资金结构不当都会造成财务风险。企业业务规模直接决定了企业筹资数量,过多或者不足都很难发挥资金效用,筹资数量的“规模”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容易界定的,但是实际过程中企业筹集规模很可能偏离这一数量目标,造成财务风险。筹资时机不当也会造成财务风险,过早会加大资金成本,过晚会影响资金正常运作,不同渠道的筹资速度、难度和限制条件对财务影响又不尽相同,无形之中增加了财务风险。资金使用过程中配置不当也会造成财务管理的风险,因为资金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阶段、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资金配置是动态变化的。此外,企业内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等活动都伴随着资金投入和财务风险。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过程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进行检测和处理,确保重大损失之前及时纠正解除财务风险危机。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做好事前控制,制定财务控制管理目标,通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检测和处理财务管理风险,做好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并且根据应对效果进行反馈和改进,形成循环式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可以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系统、连续地识别和归类,从而为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筹资风险可以分为债务筹资风险和股权筹资风险,前者的识别主要通过监测现金预算安排和执行力情况,来判断债务期限结构,达到识别风险的效果。后者是发行股票筹资时,由于发行数量、发行时机、筹资成本等原因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指资金投入实际效果偏离预期结果造成的财务管理风险,可以分为实体资产投资风险和金融资产投资风险,前者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或者虽投产但是不能收益盈利,或者盈利水平很低,与资金投入不成比例,金融资产投资风险指的是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伴随着一定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识别作为风险识别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作用是弥补亏损、扩大积累和提供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其可以通过分析公司各种财务报表得出。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可分为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状况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管理评分法。定量风险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财务运行状况,通过各种数学方法和分析计算,判定经济现象量的特征,定量把握公司财务运行状况。定量分析法包括两种: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以单变量模型为例,运用某一单一变量,评估财务风险模型。筹资风险单变量分析主要参数:流动比例=流动资金/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EPS)变动百分比/息税前利润(EBTI)变动百分比其中前两个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和偿债风险呈现法反向关系,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后三项指标主要反映公司长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利息支付能力越强。与之类比,投资风险单变量指标包括经营杠杆系、投资收益率方差,资金回收风险单变量参数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坏帐损失率、应收账款收现率。实际过程中,通过分析相应的字数和数据,来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运行状况。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应对

财务风险应对有四种方式:接受、转移、回避和分散,其中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接受可承受范围内的风险,并且尽量采取减缓措施,而不是被动接受风险,比如准备“坏账准备金”、“投资跌价准备金”等等,风险转移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以投保方式将风险转给保险公司,或者将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委托给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风险回避指的是有效合理避开财务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比如将资金投入到风险小的项目,对外金融活动选择币值稳定的货币。一句话概括风险分散就是“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中”,比如在大项目投资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公司一起投资,将风险分散开来。

四、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几条措施

(一)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支持系统

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适度负债,合理搭配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在投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投资方案对比,优化方案选择,合理进行投资组合,选择合理销售、结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提高权益资本在公司资本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此外,还可以建立公司信息支持系统,将各方面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预防、检测和处理系统。

(二)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资本结构

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树立先进管理思想,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和内部审视机构。优化资本结构,合理进行再融资,向管理要效益。此外,还可以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当有可能发生坏账损失的时候,提前提取准备金,减少本期虚增的利润。

(三)综合管理企业投资活动,加强现金流控制力度

加强方案论证,避免资金的低效使用,慎重选择并购项目,并购项目之前要对项目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掌握并购企业所有信息,控制现金流,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机制,采用滚动方式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尽早得知潜在的现金缺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资产,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建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投资者的约束作用,建立其企业约束机制,将企业财政管理“约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总之,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整合分配企业资源,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3

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单元可分为预算管理风险、绩效风险、操作风险、资金管理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和资金缴纳风险6个风险领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则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偿债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7个风险领域。其中预算管理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或财务收支风险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更需引起重视,因此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行事模式,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制度,规范相应的管理程序,建立符合工作需求的信息平台,才能控制和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1行政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会计制度与会计核算滞后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设计不严格,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如下:(1)会计基础性工作未认真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2)权力与义务不统一,有时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形。个别管理人员可能利用职务之便,钻法律的孔子,获取不正当利益,或私自挪用拨款、政府专项资金、公款等,给机构造成损失;(3)资产管理缺乏制度规范,产生账面价值和实际资产不相符问题,给单位带来资产流失。

1.2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备

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对本单位的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环节事先设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导致该单位无法及时预见、识别财务风险,更无法及时予以控制和防范。此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风险决策机制,由此导致参与制定财务决策和财务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范畴不明确,财务决策效率低下,风险控制难如人意。

1.3必要的财务监督不到位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主要以内部监督为主,即依靠相关规章制度等硬性规定的强制作用,极少依靠外部力量,如法律、道德、市场、文化等的约束力,而我国目前法律体系建设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造成法律约束力很难发挥应有作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更多关注的是财务的核算,因此缺乏自查力和有效的自我监督。

1.4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受单位核定编制的限制,财务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且岗位设置不合理,很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跨岗兼职的问题。相关业务人员、会计人员、监督人员没有做到岗位分离,容易出现单位内部人员工作混杂、职责不清的现象,由此使得财务风险发生几率增加。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2.1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各项财务工作要想顺利有效地进行,离不开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就目前情况看来,一些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对防范财务风险的意义还未明确,风险控制意识较为薄弱,从而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管理的关系,更缺少对财务风险的正确把控。如有的人认为,只要会计核算中心清楚财务问题就行了,真的出现问题和自己毫不相干,由此剥离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性问题;有的人则单纯地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只是财务部门需要掌握的,因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实行的“一支笔”审批制度也常常流于形式。

2.2会计核算中心与机构内部缺少必需的沟通

沟通不畅影响了对财务风险及时有效的掌控和管理。行政机构作为会计核算单位的主体,财务管理功能保持不变,不能认为只要实行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机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各单位应与会计核算中心保持沟通交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联系和监督,共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会计核算部门不统一,双方联系沟通不到位,极易造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即会计核算中心只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只管物不管账,产生账物不符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风险整体控制的有效实施。

2.3个别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当前我国财务管理工作尚欠完善、重要性还未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远不及企业单位来得严格;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信息化则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许多事项的规范及其具体落实离不开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这对矛盾无疑会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3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构建

3.1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实现相互牵制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完善岗位职责,实行以职定岗、以岗定责,增强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更好地履行自身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需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紧迫感。此外还应强化学习机制,鼓励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据此,会计岗位设置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各会计岗位要保证职责明确;2)各会计岗位要保证分工明确;3)会计岗位应当与本单位内部管理和会计业务相适应;4)各会计岗位要保证不定期考核;5)各岗位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

3.2增强风险意识,明确风险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领导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有效地安排财务工作,并周期性地开展风险防范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明确风险控制目标,确保总体目标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相协调,确保内外部、尤其是各部门之间实现真实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确保单位有关规章制度及为实现业务目标所施行的主要措施落到实处;保证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工作所涉及的资金核算、资金支付、资产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与会计基础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相一致,财务管理工作所形成的财会信息能够符合会计准则所要求的及时性、真实性、明晰性、可比性,从而为上级部门及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3加强财务监督工作

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应该是交叉使用、有机结合的监督模式,因此只有建立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财务监管合作机制,监督才能发挥实效。所谓内部监督,通常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二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固定资产等;三是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四是监督业务活动运行情况,其目的在于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确保资金发挥最佳效用。当然,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将市场监督、管理层监督、上层监督、有关部门监督等各种监督统一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现代科学技术,逐步构建财务风险检测、评估、预报系统。把掌握的横向数据与纵向数据进行比较,对实际财务工作汇总潜在的风险作出反应,将可能产生的财务问题消弭于萌芽状态。

3.4健全财务危机管理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遭遇财务危机时,当务之急是先仔细研究危机发生的原因,判断是由内部工作原因还是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然后根据原因找出措施,以防止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在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危机管理机制时,首先需要激发相关人员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保证其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其次,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与强化,财务风险管理要素系统需要根据内、外部相关情形的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财务风险管理过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优化,简而言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必须经得起考验,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波动的时候。

3.5强化预算管理力度

3.5.1保证预算编制的严密性

部分预算管理问题,在预算编制时或已埋下隐患。有些单位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因此只让财务人员参与其中,很少考虑其他部门特别是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由此造成所编制的预算与各部门实际情形不符,甚至相去甚远。因此要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一是要尽早启动,使得同预算编制相关的各个部门有充裕时间进行酝酿;二是应经过“几上几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保证预算编制能最大限度地切合单位内各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

3.5.2加强预算支出的执行力度

预算支出,简单来说就是相关业务部门完成工作时发生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耗费。各业务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做到勤俭节约,照章办事,尤其是在处理三公经费问题上,必须防微杜渐。对于违反财务规定的事例,核算部门要遵循法律法规,及时向负责人报告;对于情节严重者,纪检监察部门则应追根究底,严惩不贷。当然,对各业务部门的资金使用绩效,也应该进行有效监督和考核评价。

3.5.3加强预算执行中后期的跟踪检查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若有超收、短收或超支问题,会计部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对于短收,要查明根源所在,制定增收计划;对于超支,需在掌握原因的基础上,增收节支,尽量做到收支平衡;对于超收,则应先核查原因,再根据财政部门审核制定增值方案。单位的监察审计部门也应适时检查各项工作进度同指标是否一致,检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检查是否有多收或少收的情形,以防患于未然。

3.6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但有利于加强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也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其中重要的实现途径是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选用信息化软件加强资金管理。目前市场上关于资金管控的信息化软件数量众多,合理选用一款适合本单位的信息化软件,可以减少财务风险的人为因素,有助于达到有效管理和分配资金的目的。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所需的工作信息,既加快了信息的获取速度,同时也能避免会计报表和数据信息出现误差,从而促进财务决策的科学性。集中式管理型财务信息系统,强化了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可以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从而保证财务制度的约束力。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4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中的相关问题,阐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与成因,指出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并探讨了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方法,进一步强调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得到财务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财务风险资产风险投资缺乏财务预警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类型

具体来讲,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含义是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确定的。狭义是指财务风险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损失,而广义则将财务风险的含义进一步扩大,即财务风险并不单单是指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损失,还包含了企业生产经营时经济利益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不是只能够带来不利影响的,若能有效防范,也是可以将这些风险转化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的。

通常我们会将财务风险按照其形成原因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资产风险、资本风险、支付风险、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机会风险、纳税风险、债务重组风险、财务决策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对外担保风险以及金融风险等多个类型。

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1、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由于很多企业自身资本有限,市场竞争激烈,要在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问题。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较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用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2、投资缺乏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也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存在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三、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正常稳步发展,就必须要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规避,以化解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资金链的正常周转。在此,笔者以其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措施,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构建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一般来讲,企业的经营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润为主要目的的,也是企业能够得以生存和稳步发展的基础。为此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中,必须要建立起较为健全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对象主要是为了对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企业的资金链正常运转,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的建立尤为重要。

2、改进企业内部的财务运作状况管理

做好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还需要健全和改进企业内部财务运作状况的管理机制,具体可以从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入手,逐一的了解其部门财务管理的状况,并结合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状况,总结和分析出管理漏洞的所在,以求全方位的了解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从而全面加强和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3、通过资金预算控制控制财务风险

强化资金预算控制是从根本上保证资金运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预算是面向未来的财务计划,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实质是减少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为了满足各部门、各环节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准确测算和供应资金,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

4、利用科学管理方法防范财务风险

一般来讲,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风险,股权投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风险,所以,企业选择投资方式时,尽可能采用风险低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转移法,即企业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转嫁风险。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财务保险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若要能够更好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就必须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经营环境状况,并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继而根据具体的风险类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与规避,从而应对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部门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以有效的手段来化解风险,保证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智慧.企业研究.2004.5.

[2]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财经论丛.2000:765-71.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5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使得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它对我国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面对着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国家旅游企业宏观形势,旅游企业要取得竞争中的有利优势,必须不断加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尽量减少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类别分析

(一)旅游企业系统风险

任何一种筹资形式都存在风险,在国家宏观政策与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下,都会给旅游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政治因素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政治不稳定会给旅游企业资金成本高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旅游企业的资金筹资风险。旅游企业资金筹集中的典型特征就是资金回收期长,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资金变动。除此之外,游客的需求结构、供给数量以及市场供求变化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对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系统风险,受各种经济环境的影响,旅游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难以进行准确预测,这就会对旅游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旅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

旅游企业非系统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对旅游企业非系统风险的讨论应该从这四个角度进行讨论。

1.筹资风险。旅游企业要开拓市场,扩展规模,就必须加大投资,扩大资金筹集力度。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采用负债筹资而到期不能准时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存在先进性风险与收支性风险。其中,先进财务风险是由旅游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引起的,而收支性风险的主要特征为市场竞争力差、管理水平低等,不加强旅游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就会对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2.旅游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指的是投资后难以达到预期收益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旅游企业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受季节性的影响,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资金回收期长就会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

3.旅游企业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指的是应收账款风险,即经营过程中资金流动产生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是由于回收时间及金额不准确造成的,资金回收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正常运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4.资金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收益分配不均匀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是由收益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以及金额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

二、加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严格贯彻财务风险理念

为增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必须深入贯彻财务风险理念,在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必不可少的,而经济收益与财务风险也是成正比的。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就难以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的目标。所以,要实现旅游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重要的引导作用,贯彻落实财务风险理念,从财务角度对资金运用的各个环节、各生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财务风险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旅游企业的收益和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可能性。

(二)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旅游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展现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和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规范财务控制制度,必须加强财务控制和管理,对于旅游经营项目,必须明确相应的收费计价标准,并保证整个财务运作系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在旅游行业形成完善的监督和制约财务控制机制,对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费用进行严格地控制和管理,在旅游项目结束经营之后,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相关单据的报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企业财务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

(三)加强财务风险评估,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加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充分认识和了解财务风险,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并加强财务风险评估。因此,旅游企业应该科学的估测财务风险的大小,并有效掌握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通过正确的财务风险评估,可以为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者做出财务风险决策、控制和规避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将企业财务风险影响损失程度降到最低。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全面加强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实现旅游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6

一、水电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技术

1.项目成本及其控制的特点

(1)人力资源消耗。主要包括施工工人的工资、津贴,以及为工人提供的各种保障、保护费用。

(2)购买建材支出。包括建设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配件,以及辅助工程的费用开支或者租赁费用。

(3)机械的使用。包括运输、起吊等大型的机械的租用费用,以及在使用中的安装、拆卸、进出场费用等。

(4)因特殊的需要而增加的开支。如在恶劣的条件下仍要求工人施工时的增加费用以及夜班的施工增加费,或者因料件的二次搬运、清理场地等产生的预算外开支。此外还有管理费,即在管理和组织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开支。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以上提到的各种费用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使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来说项目的成

本控制具有三大特点:

(1)对象。项目成本所针对的控制对象是工程中发生的直接以及间接的费用;

(2)目标。项目的成本控制必须围绕着施工前的预定目标展开,保证项目的施工经营目标的达成;

(3)限度。项目控制作为责任行为,必须坚持以可控成本为限度。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或者上级的管理费用不应该列入上述范围。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成本意识淡薄。尽管项目经理部有着明确的分工,各部门为了我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但是这并不能做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例如各尽职能背后隐藏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技术部只注重工程的质量,可以为了质量的达标而采取耗费更大的技术方案;施工部门为了抓工期,盲目的增加人手、机器,使得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增加了支出。于是这就明显的表示项目部并没有真正的做到降低成本的工作,貌似尽善尽美的项目成本计划,其实还有许多可以通过个单位协调降低成本的可能。

(2)成本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只要与项目相关的“责任,权利,利益”不落到实处,那么与之相关的人员在进行成本的管理时就缺少约束与评价的机制。通过项目的成本与项目的管理人员的利益挂钩,可以有效的避免成本意识淡薄以及完善管理体制的目的。

(3)建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一般谈成本控制只是停留于前期的预算,实际上如果在施工中不注重成本控制,那么初期的预算就会大打折扣。

(4)完善质量成本管理。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并非要求成本可以任意的压低,因为要考虑到企业在分包的过程中的压价行为。如果分包单位由于价格过低而铤而走险的采用劣质建材,在施工中偷工减料,那么项目的质量就受到威胁,最终还会导致工程的成本增加。

3.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1)成本控制内容。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在制定项目成本的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对于出现的偏差及时的采取纠正措施,力争不断的降低工程的成本。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要首先对于施工的费用开支进行控制,减少各项开支;对施工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达到资源的合理使用。近年来的工程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表明项目控制的方法与力度不到位,因此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是制定以施工组织计划为中心的管理,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其次要在施工中不断的改进工艺,改进施工方式,同时用新材料来降低各项消耗。最后要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建设,建立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责任经济制度,充分的调动各部门的成本控制积极性,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将工程成本降至最低。

(2)制度控制法。为了使得施工中的原则具有约束性,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生产中的各方面进行事无巨细的规定。例如对于可以采取计件工资制的工作要依照计件发放工资,充分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原料药统一的管理,实行严格的限额领料、余料回收、损坏赔偿的责任制。财会部门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设定费用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3)定额控制法。《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法规中规定,个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国家的定额指标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内部定额编制,包括劳动力数量、材料量、管理费用等。这不仅为签发施工任务单提供了依据,也同时有效的实现了成本控制。

(4)考核成本降低指标与费用的节约指标。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反差情况指标,可以有效的反映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成本降低额就是用预算成本减去实际成本所得;然后将得到的数值除以预算成本就是成本的降低率。通过对于各种料件使用中的这一指标的量化规定,可以有效的评测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如对于水泥、钢材、油料等的成本降低额作出具体的规定。

4.责任成本控制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责任成本控制是需要一定的满足条件的,首先要有预定的目标,其次要有考核预算与实际偏差的回馈信息,再次就是要有对偏差的纠正措施。此外责任成本控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遵循此程序进行成本控制才能更好的实现责任成本控制。

(1)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这是首要的前提条件。目标成本的控制要结合工程的难度与本行业近年来的施工水平,在节约以及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目标成本。

(2)划分责任的成本中心。将有关的成本追溯到具体的决算单位,使得相关单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在压力的驱动下做出科学的成本控制。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责任成本的中心存在,各项目作为各项目的成本责任中心。再细分就是生产线以及施工组,最后按照其承担能力而划分到最小的.责任成本中心。

(3)责任成本范围的设定。责任成本与可控成本是某一项责任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的两个组成成分。责任成本不同于传统的工程成本,而是以工程的具体施工位置与时间来归集可控成本。如常见的水利水电企业的施工中,编制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要根据各部门承担的具体工作,参照施工企业内部的劳动定额、材料消耗以及施工管理定额为依据。

(4)制定责任成本核算卡片。责任成本核算卡片用于记录实际的责任成本发生状况,财会部门在支出、消耗的情况下既要进行日常的登记,还要制定责任成本核算卡片。

(5)工作绩效的考核。根据上面的核算记录进行定期的汇总,将其与当初制定的预算比对,进行差异的运算与分析,最终得到业绩报告。

(6)最后根据得到的各部门的业绩回报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分析,发现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特别是在水利水电企业这个易受天气、水文等因素的影响,而各部门的报表可以及时的反映出现的问题,便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5.水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经验谈

(1)项目核算的制定要以低耗能、节支增效为目的,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从物力、人力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同时,配合实行多样化的分配方法,对工程中的主要工程的材料费、人工费及管理费等进行核算与分析。

(2)具体的施工中实行承包责任制。这种方案可以在管理制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条件下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减少财务的支出。

(3)对于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务必使参与到施工中的机器、人力等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4)改革项目的分配制度,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将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的以及挂钩,根据具体的盈利情况来进行赏罚,即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也保证了7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减少了财务方面的支出。

(5)积极的引入新产品、新工艺。新科技产品的投入不仅可以减少项目的投入,而且还可以促使技术人员技术创新,激励他们在技术难题上知难而上,促进了新工艺的形成。

(6)工程索赔。这项工作要选任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担任,使用原始记录与所有的相关资料进行索赔手续的办理。在索赔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加大索赔的力度,用策略与新思路得到有力的谈判结果。

二、水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基于上文关于成本控制的内容,我们来继续的探讨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文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资金,下文的论述目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使得水电企业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1.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种类和成因分析

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剔除自然灾害因素,水电施工项目从开始中标立项到工程完工做竣工决算整个过程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1)水电施工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其中主要包括投标风险、合同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工程分包风险、竣工清算风险以及政策风险。

(2)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其中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的运营风险、收益的分配风险、会计的核算风险、内控风险、应收帐款风险等。

2.水电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对于以上提到的各种风险,要求相关部门在进行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引入财务风险意识。通过各种的手段应对内、外部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

(1)在水电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加强风险意识。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职能体系,集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与管理于一身。管理会计负责为风险识别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减少风险损失。企业经营者可以采取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方法,如分散风险法、转移风险法、缓冲风险法等。

(2)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各种检测系统互相结合才能充分的发挥预警作用,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首先建立市场风险监测系统。主要对市场的价格波动、利率变化、汇率的变化,行业的财务状况分析等变化趋势分析,规避风险。其次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监测系统。其主要的目的进行合同管理、经营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等实施监测,同时针对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状况进行跟踪监控。最后还要建立财务工作内部风险监测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对施工项目的筹资、投资、资本运营以及分配、会计核算等实施监测。并根据工程的现状及时的发出预警,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恶化。

(3)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流动资金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以保证现金的充裕。同时就长期来看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4)合理的设置科目,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科目应该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结构科学的进行分类确定,是财会分析的基础。财务的信息自动化管理,可以增强财会人员专业素质。

(5)统筹调配资金,建立合同台帐。充分的利用合同台帐的续笔登记、信息分类的特点。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施工辅助工程和特殊施工机械的价值,严格控制投资,降低成本等措施。

三、结语

水电施工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其资金的流动具有复杂、周期长的特点,特别是在委托代理制的情况下,财务风险很难规避。而本文在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上论述了财务风险的管理,对于水电企业规避风险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7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的划分

企业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因财务运作不善而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动态过程。财务危机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品牌影响,而且还会出现管理混乱、费用支出难以控制、财务负担沉重、债务偿还难等多种问题,处理不当会导致企业破产或关闭。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标准可划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业风险、外汇风险、可控风险。

1.筹资风险

一般企业为了扩大发展规模或者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吸入更多的资金,这些资金一般都是在外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这些外部资金的引入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得以更好地发展以后其能够偿还其在外部资金市场引入的资金,但如果企业背负的外债过多时,外界环境发生的一点小波动都可能引起企业较大的连锁反应,进而引发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此外企业引入的外部资金的偿还期限较短而用于工期较长的项目时,容易产生资金的期限搭配错位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极易导致企业无力偿还引入的外部资金,从而引起筹资风险种类的企业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

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得的利润低于预期利润而引起的财务风险。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形式是企业的债务危机与经营危机。一般企业在投资之前都会进行可行性分析,然而现代许多企业对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可行性分析大多都应经成为了一种表面的形式,目前企业的投资大多是由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者所决定的,这种缺乏科学性分析的投资方式使得企业经常出现投资利润比预期利润低的情况。企业的投资达不到预期的投资回报极易导致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外债或出现经营危机,从而使企业发生投资风险。

3.营业风险

是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经营方式上判断失误而导致企业的经营出现危机的情况。企业的营业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对市场的了解不够,对市场动态的分析错误而使得企业出现采购材料的价格过高,采购材料的量不足或过多,产品生产过多而引起的产品大量囤积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会直接引起企业的应收账款及资金效益,从而通过营业危机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4.外汇风险

企业的外汇风险指的是国际利率与汇率的波动而影响企业的资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目前全球经济已经实现了一体化的发展,因此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跨国经营与销售。企业的跨国经营与销售必定会在国外有资金投入或外借资金,而这些资金的结算会直接受到国际自己汇率及利率的影响。国际汇率的波动情况较大,其受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而近年来国际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因此国际汇率的波动较大,这就使企业对国外资产的结算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极易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

5.可控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风险控制的作用是不同的,按照控制财务风险的方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在企业经营活动前,预测可能出现的致险因素而采取的控制行为,即通过分析那些作用于企业经营系统中的各种可以搜集到的正常数值和主要环境因素等,研究预测企业经营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小损失情况的发生;事中控制又称经营控制,它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尽量消除或减小风险因素,确保目标可控;事后控制是基于实际的会计要素值,对企业经营中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防止已经发生的问题进一步扩大或再度发生。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存在一味追求眼前利益的行为,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分析,往往在财务风险出现问题或已经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纠错,而采取事后控制,其结果只能是减少损失,对以后的经营有所启示而已。

二、财务风险的鉴定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的鉴定主要是通过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的风险分析来判断的。其中对企业的偿还债务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是判断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主要环节。

1.对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

债务偿还能力是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是否能够偿还外部引入的资金。企业的偿债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这些指标能够表现出企业的还债能力,如果企业的这些指标出现异常现象,那么企业就很可能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外部引入资金的本息,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2.对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

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不能马上体现的资产如企业贮存的产品、企业的外投资产或企业的应收账款等进行周转率的分析,如果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企业对资产的周转率计算不准确等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资产周转。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企业存货的周转率与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不足会直接导致这两个指标的异常,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的不足会导致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进而引起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最终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

3.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企业是不断地投入资产,回收资产,再投入资产从而从中获取利润的,企业的资产投入后的回收资产减去企业的投入成本就是企业的盈利。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有销售净利率与净资产报酬率。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会使企业的回收资产不足以支出企业的投入成本,因此企业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严重的甚至需要企业变卖固定资产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而引起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断恶化,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

三、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原因

企业的财务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企业的内部原因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1.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内部原因

引起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企业财务构建不合理、企业财务管理不够科学、企业资金回收难度大。企业的财务构建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资金投入及资金调动不科学。经过调查显示我国的企业有七成是负债经营。企业对资金的运用不科学会降低资金投入的效益,严重的会引起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等情况。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这对企业资产的合理规划十分有利,因此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会使企业的资产状况恶化,进而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的外投资金如果不能在预定的期限内回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调动,进而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

2.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企业财务危机

外部环境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表现在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三个方面。金融环境会影响国际汇率,因此国际金融环境的波动会导致国际汇率的上升或下降,一旦国际汇率降低,企业在国外的资产也会随之降低,进而引起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市场环境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及商品的销售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的。材料市场价格的上升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投入成本,产品销售市场的价格降低及市场对商品需求量的降低都会引起企业的销售收入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收入资金低于投入成本,进而引起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法律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相关法令的颁布影响了资金借贷的利率及还款的期限,从而影响企业外部资金的引入及外投资金的回收,进而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

四、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的措施

1.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

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是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外债,因此防范筹资风险主要是对企业还债能力的控制。企业要随时掌握还债能力的三个指标,将企业还债能力的三个指标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值,研究认为流动资产与流动外债的比值为2时为最佳,但是不同企业的情况有所不同,最佳的流动比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企业首先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流动比率,然后企业要对流动比率严格控制,在流动比率波动较大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筹资风险的发生,进而阻止财务危机的发生。

2.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

企业正常运行时投资是必要的,但如果企业的投资不当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的可能还会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企业的投资风险控制主要要开展好企业的投资风险性评估工作,企业投资的风险评估能为企业的投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因此企业的投资风险评估工作不仅要落实还要高质量开展。只有为企业的投资提供更加科学化的参考依据,企业投资的风险才会得到控制,进而减小企业因投资不当引起的经济损失,从而防止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

3.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

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制定一系列税务风险管理自律性制度和程序,在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的税务管理,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风险发生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新的税务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

4.企业税务信息的控制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大,再加之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化,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机率越来越大。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其经济效益会受到严重影响,财务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企业甚至会面临倒闭的危机,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十分重要,这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8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高速和多元化的发展,带来的财务风险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高校债务风险、投资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为了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本文从内控视角出发,对高校主要的财务风险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结合我国高校发展特色,提出建立切实可行的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的内控体系,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内控体系;评价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高教事业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短短十几年,高等学校发生重大改革,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筹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使高校经济活动业务不断多元化。伴随着这种高速发展的事态,高校财务管理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高校如何面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并且适应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体制改革与管理;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健康的发展,都是本文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主要财务风险

我国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随着高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财务在自主权和支配权有所提升,但同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目前,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内容上看,接近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范畴。高校财务风险是在高校办学过程中产生的相关经济活动,因某些不可控因素导致财务结果与预期经济目标发生偏离,从而带来的财务状况不确定性风险。高校财务风险具体可通过收入与支出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划分。主要有高校债务风险,高校投资风险以及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一)高校债务风险

高校债务风险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主要是来自于银行贷款。由于高校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发展和扩建,仅通过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来维持高校正常办学发展是远不能满足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因此,资金筹集主要渠道和来源为银行贷款,这也成为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之一。同时,高校的快速发展和扩建主要将银行贷款到的大量资金用于学校的基建建设,巨额的基建工程欠款和高额的贷款利息都给高校财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风险,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以及引发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高校投资风险

高校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高校通过投资项目、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和教学实验设备、校办企业以及后勤经营性资产投资等,由于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影响高校现金流和资产流动性、占用大量资金带来投资风险。有别于企业进行独立的财务投资活动,高校获取的资金是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和计划进行使用和执行。其中,高校投资建立的校办企业需承担主要连带责任,由于校办企业的经营不善,产权不明晰,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事企业不分等因素会带来相应的投资风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是高校经济活动改革的重要部分,由于经营性质不同,不能照搬企业经营管理经验,高校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此外,高校还通过投资一些项目作为资金筹集的渠道,由于科学论证不充分,判断决策不准确等,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投资效率低下、形成项目投资风险。

(三)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财务管理风险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管理过程和发展体制之间产生的矛盾所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失控从而引发的风险。其主要存在于高校的预算管理、会计处理、资产管理、财务治理等方面,产生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和财务决策失误等风险。具体表现为,预算工作编制和执行不科学、学校二级单位领导对预算工作重视程度薄弱、缺乏具备专业素质和知识的预算编制人员、与财务部门沟通不畅、缺乏专业性的指导、预算与实际支出不匹配等原因都会带来财务管理风险;会计核算不准确、为建立完善的高校会计制度、存在会计信息不真实、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部监督和审计力度不够、缺乏成本管理和高效使用资金的意识、面对风险缺乏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办学规模的扩张导致巨大的扩建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已有的教学资源与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高校扩招生源。近年来,各高校都大量举债进行扩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高校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通过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方式已经不仅限于完善学校基础设施,还包括增加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新颖的教学资源,打造过硬的教学质量以及优秀的教学师资和科研人才队伍。因此,各高校都在进行综合扩建和资源提升,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和不合理的资金结构

仅靠财政拨款和高校的事业收入远不能满足现代高校的发展。目前,贷款筹集资金成为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这种方式只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却使高校背负沉重的债务和利息。相比较于国外著名高校,我国高校缺少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例如,可以通过争取执行国家或地方的税务减免工作,合理合法的获取自主创收,获取企业、社会、校友的捐助,建立以基金形式的多元化渠道,改善我国高校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和严格的内部监控机制

学校缺乏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编制依据通常参照以往编制情况,缺乏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各部门自身开展工作的具体情况,导致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预算执行中,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内容进执行,根据工作内容随意调整预算,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增加了财务风险和压力。由于高校对不同工作职责的部门分配了不同的管理权限和相应的工作经费,增加了财务内部监管的难度,造成经费使用不合理和浪费的现象。

(四)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高校是以科研教学活动为主,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办学模式的影响,高校领导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缺少理论支撑和具体实施办法、缺乏财务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意识、未能从财务制度上进行有力监管,导致高校在债务、投资等方面的经济业务活动不规范、因监管不力而产生的不良风险。

三、高校风险防范内控体系的建立

在高校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因此,提高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科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职能机构,总结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完善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对内控环境的建立、风险评估及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经济活动的控制、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以及监督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形成高校风险防范内控体系,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控环境的建立

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主要体现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想转变。加强高校管理者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意识的理念,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运作管理模式、先进的理念、经验、管理方法,结合高校具体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岗位。例如,以学校领导牵头,成立财经工作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委员会,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承担下设风险研究、风险控制和防范等岗位的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职业道德、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的财务专业队伍,做到对学校财务风险的严格把控和监督,从内部环境方面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二)风险评估及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

定期展开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系列讲座和宣传,建立高校管理者和教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面对财务风险发生时,发挥财经工作委员会和专业财务队伍的作用,及时准确分析和判断风险具体类别和程度。有效地搜集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财务信息,建立包括偿债能力、运营绩效、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指标的高校财务预警系统,通过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并监测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设置重要财务指标,及时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一旦评估超过学校财务预警能力,应迅速做出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化解应对措施。

(三)经济活动的控制

高校财务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主要分为两大主线,一是对预算活动的控制,二是对收支活动的控制。预算活动控制,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做到各项经济活动都要遵循“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设立专门预算机构完成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和论证工作,认真及时执行预算,严格控制超支预算和频繁调整预算的现象,建立预算监督和考评机制。收支活动控制,主要是通过建立严格的收支审批制度,确保所有收支活动都遵循国家财政法规和政策,不存在滥用、乱用的现象,同时加强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与监督,建立内部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全面审计检查,尽早发现不规范的经济活动业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

(四)信息化体系建设

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是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有力保障,高校应重视并树立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以专门负责内部控制的部门牵头,全面搜集高校各部门的财务信息,确保控制信息的完整、准确和真实,全面形成各部门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传递的财务信息集成、资源共享、平台互通的现代财务信息化数字办公平台。同时,加强对高校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管理,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程序开发与维护、确保财务数据输入与输出的正确性、完善信息资料的储存与备份、加强网络设置与安全、防止财务数据泄密,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监督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与评价体系,包括内外部控制监督和内部控制总体评价。内部监督管理,主要是由高校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内部监控部门对高校的所有财务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外部监督管理,主要是由高校外的专业化审计机构对其财务活动进行独立审计;内部控制总体评价,主要针对内部监督控制的有效性和相应的制度进行定期评价。通过进行有效的内外部监督管理和评价,对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的评估,确保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及时发现问题更新内部控制措施,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环境。

参考文献

[1]田志刚.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双模型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3(16).

[2]蒋文清,余晶晶.浅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13(07).

[3]吴建春.试论高校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J].财会研究,2011(07).

[4]雷振华,邹果.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4(10).

[5]许阳.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探析[J].财会通讯,2015(26).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9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并购所涉及的资金交易越来越大,并购所产生的交易值不断增加,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一项不可缺少的资本运营方式。在企业并购中,之所以会存在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是因为在并购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经济周期的变化、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利率的上浮和下降等因素,都会给企业并购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本文首先对企业并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并购分析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企业在自愿、平等、有偿的基础上,进行资本运作,包括并购企业的资产收购、股权收购和公司合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并购活动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并购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并购后可以产生新的企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购活动为企业带来了巨大优势的基础上,也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包括企业的预期收益风险、决策风险、操作风险和资金风险。企业并购从另一层面来说,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属于同一行业或者产业,也就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横向并购企业的产品属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活动。横向并购可以扩大企业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并购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纵向并购是指在并购活动中将生产环节或经营环节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纵向并购可以在企业产品的运输、仓储方面节约成本,加快企业产品的生产速度,提高企业的利润。混合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之间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均没有关联,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也没有任何关联的企业。混合并购是为了减少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企业的资金分散开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2.1在并购活动前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难以评估

并购活动中涉及到双方资金的交易和企业价值的评估,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是并购活动的基本环节,但由于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企业的价值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通常来说,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包括企业成本评估法、市场评估法、企业收益评估法。这三种方法的计算方式不同,所关注的企业价值也不相同,所以,采取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法,其评估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一旦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利率的上浮和下降以及经济周期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产生较大的误差,会对企业以后资金的运作、回收以及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并购活动前,企业会根据被并购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还会根据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基本的衡量,但通常情况下,很难详细的’了解到对方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所以,在评估过程中与实际情况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对被并购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具体来说,是指评估被并购企业在未来能够创造的预计现金流量现值,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企业资金的风险价值和时间价值。由于对被并购企业未来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掌控越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越大。由于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给并购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2.2在并购活动中企业的融资渠道范围较小,资金支付方式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包括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企业上市股票等,但由于这几种融资方法融资速度较慢,能力有限,在企业遇到紧急状况和财务危机时,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发行债券和股票的融资速度较慢、周期较长,并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的财务危机。我国由于相关经济法的规定,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融资流程审批较严格,要求较高,导致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运行。由于企业的融资周期较长、范围较小,在审批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周期,对企业的并购活动也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一旦达成交易,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费用,所以,资金的支付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通常来说,一般企业会选择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现金支付方式要求企业具有较大的现金流,一旦企业遇到紧急情况和财务风险,可以有充足的现金来应对,否则,如果企业由于在并购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现金,会大大降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3企业并购活动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掌握被并购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并购活动中,对被并购企业价值进行衡量和评估是并购活动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评估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也会有偏差,由于每种评估方法都有其侧重点.比如市场评估法所侧重的是被并购企业的市场价值,成本评估法所侧重的是并购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根据每种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评估方法产生不同结果的具体原因,深入的了解被并购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了解被并购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实际情况。为了减少并购活动中给企业带来了的财务风险,在并购活动进行前,应该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对被并购企业财务数据的完整性进行分析,从根本上减少企业并购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2增加并购活动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在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需要对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进行考量和分析,发行企业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方式周期较长,融资速度较慢,企业资金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对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融资方式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应该使企业的融资周期较短、融资速度较快、风险小、成本低。较好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可以使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减少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支付方式是企业并购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现金支付还是股票、债券支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所以,优化资金的支付方式,是企业并购的基本保障。选择合适的资金支付方式,尽量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是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

3.3对并购后的财务风险进行整合分析

在并购活动中,会出现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以及管理方式都不相同的情况,如何将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进行整合分析是并购活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初期的适应阶段,并购企业应该引导被并购企业快速的适应新的角色,可以快速适应新的企业环境,同时进行财务系统的整合优化,使企业具有新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尽量减少并购活动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结束语

企业并购活动是常见的企业经营活动,可以加速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新的优势。在企业并购中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为了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应该增加并购活动的企业融资方式,掌握被并购企业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应该对并购后的财务风险进行整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少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马士营.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250-251.

[2]于奇.论企业并购的相关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151-152.

[3]杨建卓,张元贞.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统计与管理,2015,(4):115-116.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10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活动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对其进行防范控制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尤为重要,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有直接的影响。目前,一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没有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人才,且在投资决策和资金回收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不利于企业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即正确认识财务风险防范控制重要性,培养优秀人才,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提高资金回收管理和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等。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各项财务工作和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财务风险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能够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对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目前,部分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不利于其在新时期的发展。应当对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明确不同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没有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防范及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财务工作安全性。但是部分企业尚未清楚认识财务风险的真正含义,对财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缺乏足够认识,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无法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导致企业内部相关财务工作无法高效执行,存在较多问题,带来更大的风险,严重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了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认识到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机制,且缺乏先进的控制方法,无法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相关工作执行力度较低,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各种漏洞与不足,制约企业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

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影响了企业财务工作的进步。首先,我国部分企业存在资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资金结构是指投入资金与权益资本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资金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确保财务工作顺利开展。但我国部分企业债务资本比例过高,在投入资金中占到了较大份额,一旦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则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同时,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长期以来经济效益较为低下,企业担负着较多的债务,严重影响着进一步发展。其次,部分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其纳入企业发展重点,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以及相关工作的规划安排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一些上市企业,面临着剧烈的市场竞争,在股权分置的各个阶段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权益资本过剩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

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优秀人才,导致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无法落到实处,执行力度较低,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部分企业没有正确认识人才与财务风险控制的关系,一味将工作重心放在方法改进和数据审查等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无法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利于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且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在处理相关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人才培养制度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得企业内部出现人才缺乏及人员编制与任务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影响了财务工作正常进行,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优秀人才的缺乏也导致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较为落后,无法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相关工作执行力度较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财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企业投资及资金回收管理不当

一方面,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考虑与重视,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清醒的认识,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企业财务工作安全性较低,同时也导致了投资收益的降低,不利于其经济效益的增长。而一些企业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几乎全部的决策权,员工在相关决策中的参与程度较低,使得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

另一方面,资金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运营效果的直接体现,如果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流通周期变长,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此外,许多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会采用赊账销售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销售量,但是一些企业没有对客户的信誉度和偿还能力进行准确真实的评估,导致收款过程存在许多问题,为企业财务活动带来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融资之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推动资金链的循环流动,一旦资金流通出现问题,则会对相关经济活动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一)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财务风险管理控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但是部分企业仍然对此不能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存在较大漏洞,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立较为完善的控制体系,并且成立独立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为其配备专业的优秀人才,对各项工作进行全权负责,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内部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严格遵守工作规范与规章制度,严于律己,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确保资金流通顺畅,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更好地对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对潜在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一方面,企业应当对现有的市场状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与调研,明确市场竞争情况与企业发展事态,把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点,并且结合市场发展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同时要选择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对其负责。工作内容包括对各项财务工作的审查核实以及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公开透明,提高财务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但是由于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且缺乏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专业的优秀人才,导致控制工作执行力度较低,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针对此情况,企业应当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吸取成功的经验,改进现有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财务活动安全性,推动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

(三)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企业应当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实现有的人才队伍,从根本上提高财务活动科学性,从而降低财务风险。首先,企业要重视人才与发展的重要关系,认识到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定期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遵守规章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且不断学习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与案例,吸取先进企业的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科学性,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执行力度,从根本上保证财务工作的安全性,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对现有的人才招聘制度进行改进,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层管理中,要注重对工作人员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财务工作专业知识的掌握,此外还包括决策、管理、控制论的学习等,通过多方面的培养与选择,加强现有的人才培养选拔力度。同时,应当对工作表现较好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通过人才的充实与培养,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代化水平,更好地对潜在风险进行管理与防范。

(四)提高企业投资及资金回收管理的科学性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存在投资不科学,资金回收策略不合理的问题,增加了财务工作的潜在风险,而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与发展涉及多个工作层面,并且需要一定的过程,如果对财务风险进行实时控制,就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防范,所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对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能力。企业应当健全现有的财务管理机制,及时收集各类财务信息并且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现有的财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对其进行科学的控制,避免其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同时,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适当的改进,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能够发挥自身效能,保证财务工作的安全性。此外,企业应当提高投资及资金回收管理的科学性,在进行投资之前,首先要对相关项目进行细致的考察,并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高员工对决策的参与度,群策群力,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财务活动正常运行。同时,企业在进行赊账销售的过程中,应当对客户的信誉度和偿还能力进行准确的考量,避免资金回收问题的产生,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进步,国际贸易逐渐增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影响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部分企业没有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缺乏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和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在投资决策、资金管理、资金回收等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针对此情况,应当通过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与合理性,推动企业实现良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晴.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措施探究[J].全国商情,2016(33):37-38.

[2]王萌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

[3]杨颖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商论,2016(01):20-22.

[4]冯钢.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127+141.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财务风险管理论文框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本篇文章对大家写论文的同时能够起参考性的建议。

本内容由jiayi收集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hxzm.com/4266.html

(0)
jiayijiayi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